規矩塑形 匠心鑄魂
——崇義中等專業學校“三全育人”實踐結碩果紀事
清晨,崇義中等專業學校(簡稱:崇義中專)的軍號聲劃破薄霧,教官帶領學生以“橫看一條線、豎看一道墻”的隊列跑操;宿舍區,學生自管隊穿梭在各房間,檢查學生被褥是否棱角分明,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劃一;實訓車間里,造詣深厚的教師張振寶手把手教學生打磨工件,工具箱內,扳手、量尺整齊排列……這是崇義中專深耕“三全育人”的生動縮影,更是準軍事化管理與德育深度融合的鮮活注腳。
近年來,該校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構建“全員協同、全程護航、全方位浸潤”的德育體系,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獲評江西省A檔(優質)中職學校,走出了“小縣辦大職教、山區辦名職教”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員共繪育人卷:人人都是“點燈人”
“教育是‘大合唱’,不是‘獨角戲’。”崇義中專黨總支書記宋帶生強調。該校打破德育“專職化”局限,推動“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落地,織就覆蓋教師、家長、社區、企業的育人網絡,準軍事化管理正是這張網的“經緯線”。
教師是育人“主力軍”。該校推行“雙導師制”,每名學生配備班主任和“教官導師”,全程跟蹤。年輕教師葉金華在德育處主任張紅明的指導下,將“學榜樣爭先進”融入班級管理,帶出學風濃、班風正的優秀班集體。葉金華感慨道:“規矩和堅持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校社聯動是育人“加速器”。每學期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崇義中專的校園總會格外熱鬧。家長跟著孩子們上實訓課、吃食堂、聽班會,還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心”里學做“智慧父母”。一名留守兒童的奶奶曾含淚說:“以前總怪孫子沉迷手機,今天看他疊‘豆腐塊’被子、喊著號子跑操,才知道是我們沒教規矩。”前不久社區舉行的“春暖萬家·護航成長”活動,吸引了200多名家長參與,家校社“同心圓”越畫越大。
學生自治是育人的“內生力”。學生自管隊是校園的“小管家”,他們檢查儀容儀表、調解同學矛盾、策劃社團活動,甚至參與學校規章制度的討論。自管隊中70%的成員曾是“問題學生”——有的曾因打架被處分,有的曾因逃課被家長投訴。如今,他們在校園巡邏,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規矩不是束縛,是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紀律委員張健便是典型:初中時他上課偷看小說、午休喧嘩、值日敷衍,是匹“脫韁野馬”。中考失利后,他帶著惶恐踏入崇義中專。準軍事化管理重塑了他:準時起床、被子棱角分明、跑操步伐鏗鏘。一年后,他蛻變為成績優異、紀律嚴明、勇于擔當的班級骨干。
“近年來,學生自管團隊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干部,余永財、黃劉平、賴香騰等分別光榮當選全國、全省、全市學聯代表,劉莉娜、吳青云等先后榮獲縣級以上優秀共青團員稱號。”談到學校自管隊,崇義中專團委書記黎紅倍感欣慰。
全程護航成長路:步步都有“加油站”
從入學到畢業,崇義中專鋪就“全周期”學生成長路線圖,準軍事化管理是“導航標”。
入學時,扣好“第一粒扣子”。每年9月,新生入學時都會收到《日常行為規范準則》,經歷半個多月的“準軍事化訓練”,培養紀律意識。手機管控被認為是中職學校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任務,每一批新生都曾因手機使用問題而經歷嚴格的管理與調整,即便在軍訓期間因違規被加訓,但正是在教官“你可以犯錯,但不能放棄改變”的鼓勵下,逐漸改掉了學生們過度依賴手機的壞習慣。如今,學生能夠自覺上交手機給教官集中保管,一個個曾經桀驁不馴的“刺頭生”變為自律生。
成長期,守好“安全與心靈”。學校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每周一的“安全微課堂”、每月一次的應急演練、每學期的“法治安全教育基地”實踐,都帶著準軍事化的“嚴”與“實”。更讓家長安心的是“心理護航”機制,該校彩虹心語負責人劉萍帶領團隊,為每個班級配備“心理委員”,聯合教官、班主任建立“三級預警”體系。學生小王曾因家庭變故情緒崩潰,心理委員發現后立即報告。心理老師團隊聯合教官、班主任、同學輪流陪伴:“擦干眼淚,一起扛!”小王最終走出陰霾,在技能大賽中獲獎。
畢業季,鋪好“職業發展路”。技能大賽是崇義中專的“金字招牌”。2024年,數字媒體班學生鄧同毅帶領團隊代表江西省與全國63支頂尖隊伍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動漫制作賽項中勇奪銀獎。誰能想到,初中時的他曾是“坐不住”、成績中下游的迷茫少年。初三參觀崇義中專時,看到技能突出的學長,他“心中燃起熱情”。入校后,他全身心投入,最早到實訓室,最晚離開,反復琢磨技術。入選集訓隊后,為掌握復雜技能,他白天學習可視化編程調參數,晚上研究光照搭場景,憑著熱愛與執著,一路從市賽一等獎、省賽二等獎拼到世界舞臺。2025年,他被評為贛州市“新時代好少年”。鄧同毅的父親感慨道:“以前真為兒子前途擔心,沒想到他在崇義中專找到了方向!”
多年來,該校將“工匠精神”融入血脈,邀請勞模進校園,組織學生深入到縣域龍頭企業章源鎢業、耀升公司開展實地參觀,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傳統工業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不僅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還明確了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畢業生中,技術骨干、創業先鋒輩出。
2023屆畢業生蘭冬蓮,中考成績未達重點線,入讀“三校生”對口高考班后,通過努力成功考取江西農業大學,實現了升入本科的夢想。2014級數字媒體專業的饒濤,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廣播站、電視臺、學生會工作,鍛煉了綜合能力。2017年他通過校校合作項目入讀蘇州大學,后依托高校創業政策開始創業,深耕影視工作,獲得專業認證和行業獎項,現任公司業務總監并經營多家工作室,展現了出色的職業發展潛力。
全方位浸潤育人場:處處皆在“潤無聲”
德育是校園里一草一木都在“說話”。崇義中專打破“圍墻”,構建“潤物無聲”的育人生態,準軍事化管理是“底色”。
思政教育“活”。該校打造“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專題課堂+社會課堂”立體體系。思政課講“崇義紅色故事”,專業課融“大國工匠”案例。“陽明文化進社區”“護水爭當河小青”等實踐活動,帶著準軍事化的紀律性,讓學生在實踐中詮釋奉獻與責任,養成“令行禁止”作風。
文化育人“實”。“為人處事要和、學習修業要善”的文化底色,為學校注入準軍事化的剛健之力。宿舍“床面平如鏡、物品齊如線”成為習慣;“文明之星”“精技標兵”激勵向上向善。“三節龍”傳習所成為崇義中專文化建設重要陣地,該項目融入體育課堂,組建100余人的社團,表演隊先后登上上海世博會、央視春晚等舞臺,并多次受邀參加市、縣文藝演出,成為學校辦學特色名片。
藝體活動“燃”。體育藝術節讓每個學生找到“閃光點”。2023級幼兒保育2班的賴思宇曾經是不折不扣的“手機控”,當上學校舞蹈社團團長后,主動利用課余時間精心安排社員排練,全身心投入到社團活動中,對手機的依賴減少了60%,自信大增:“原來我也能當‘主角’!”
從“全員協同”到“全程護航”再到“全方位浸潤”,崇義中專的“三全育人”實踐,讓德育真正“活”起來、“實”起來。正如宋帶生所說:“中職教育的根,在德育;德育的魂,在育人。我們要讓每個學生在這里學技能,更學做人。”而崇義中專的“三全育人”實踐可貴之處在于走出了“重技能輕德育”的職教誤區,更打破了“山區職教難出彩”的固有認知。從“問題學生”到“全國學聯代表”,從“升學迷茫”到“世界技能大賽銀獎得主”,從“后進生”到“創業先鋒”……該校用一個個鮮活案例證明:中職教育不是“兜底教育”,而是“揚長教育”;中職生不是“差生”,而是“潛力股”;中專校門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在崇義中專,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這或許就是該校“三全育人”最動人的啟示:教育的力量,在于喚醒;而喚醒的力量,在于用心。
原載于《贛南日報》2025年7月1日03版
作者:廖思銓 陽錦鴻
來源:贛南日報
編輯:陳 慧
審核:李功怡
審簽:楊曉斌
總監制:李啟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