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題情境化,數學立足基礎創新,歷史注重主干知識,物理緊密聯系實際
7月2日上午,2025年廣州市中考錄取計分科目筆試順利結束。當天下午4時,廣州市2025年中考命題思路講解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市招考辦舉行。學科專家對廣州中考命題思路進行了點評和講解,為準初三學生的中考備考以及教師教學提出了建議。
■從各科考題來看,今年中考更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扎實程度與靈活應變能力。圖為考生在等候進入考場期間仍抓緊時間復習。 新快報記者郭思杰/攝
語文
考題呈現試題情境化、知識結構化等特點
中國古代造船業的技術與發展、仿照“我的書簽”設計展活動中的批注方式為詩句寫批注、“‘我與書桌’文化周”情境創設……針對今年廣州中考的語文試題,越秀區教育發展研究院語文教研員余偉表示,總體表現出選材多樣化、試題情境化、知識結構化、思維過程化的特點。
余偉舉例說道,試題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涵蓋了詩詞中的舟船意象、中國古代造船業的技術與發展、建黨偉業的經典意象“紅船”和當代造船業的偉大成就等多個維度,“多樣化的材料旨在引導學生提高文化品質和審美情趣,關注社會當下的發展。”
針對語文作文題《我與我們》,余偉認為,該題目有很強的思辨性,“我”與“我們”的關系是動態、多層次的,衍生出了無限可能的故事及情感聯結,有利于學生進行多元表達。“題目中的‘我’與‘我們’有著豐富的內涵意蘊,這可能是‘我’在‘我們’中,是其中一分子;‘我’與‘我們’相互影響、共同成長;也可能是‘我’成為了‘我們’、‘我將無我’等等,以此引發學生關心世界,進行多重思考。”
“在AI時代,AI成為了與我們人類對話的共同體,但它并不能取代人的思考。因此,學生在寫作時一定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余偉強調道。
數學
考題立足基礎創新,凸顯學科育人內涵
“2025年廣州中考數學卷最大的特點是堅持夯基固本,彰顯‘四基’與‘四能’。”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奧校工作處副主任馬騰冰在解讀試卷時強調,這一設計不僅緊扣教育改革方向,更為數學教學與人才培養指明路徑。
馬騰冰指出,試卷在整體架構上與課程標準高度契合。“內容范圍、比例、要求層次均嚴格對標課標,梯度設置合理。”她表示,試卷不僅常規考查“四基”“四能”,更注重數學核心素養評價,通過融合真實情境與數學問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多樣化解題思路。在試題來源與考查方向方面,試卷對教材基礎性作用的重視尤為突出。“大量試題素材源于教材,通過創新情境與設問,實現‘兩考合一’的自然銜接。”
馬騰冰總結道:“試卷引導教學回歸課標與教材,強化初高中知識融合,形式新穎且直指數學本質。”2025年廣州中考數學試題全面覆蓋素養、能力與主干知識,突出思維、創新和應用考核,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與時代需求。
英語
體現“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學習活動觀
廣州市執信中學學科組長鄒春媚介紹,2025年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題在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創設任務,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核心素養水平,引導初中英語教學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學習活動觀。
“試題兼顧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與創新性的考查要求,綜合評價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初中英語教學提質增效。”鄒春媚舉例,如書面表達依標考查基礎能力,圍繞“零廢棄”主題,考查學生闡釋理念、提出建議的能力;聽說考試選材源于生活,涵蓋實踐活動、傳統文化、家鄉建設等話題,全面考查學生在不同交際情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
“近年來,中考英語試題難度適中。但從今年開始,七年級的同學將使用新教材,對閱讀量和詞匯量的要求會有所提升。”對于新教材備考,鄒春媚建議,新教材增加了如文化聚焦、跨學科關聯、項目探究等新板塊,直接指向英語核心素養,老師需加大精力研究新板塊,在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相應的核心素養。學生則需要首先“吃透”新教材。孩子也可借助英語報、分級閱讀等課外素材,提升自己的詞匯量和閱讀水平。
注重主干知識遷移,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廣州中考歷史試卷題型、結構、題量保持穩定,進一步優化情境創設,注重開放性、探究性和創新性,強化思維品質考查。”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校長李曉玲點評道。在她看來,歷史試題彰顯中華文明歷史價值,如要求學生從新石器時代不同地區玉玦的形制、西晉時期少數民族對自身歷史的溯源等認識到中華文明“統一性”的特點。李曉玲認為,歷史試題以素養立意,創設問題情境,突出考查學科核心素養。她特別提到,歷史所有非選擇題都設置了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那么,對“準初三生”來說,歷史應該如何備考?老師應該怎么教學?廣州市天河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歷史教研員朱云志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不重視教材”以及“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歷史”,而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其實大家可以不用太過關注瑣碎的知識點,而是要更多地關注主干知識。”他建議,學生要敢于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認識,而不是單純記憶書上、試卷上的結論。結合今年的歷史考題來看,有些歷史情境是新的,考生可能會對此感到陌生,“實際上他們轉換一下就會發現考查的素養和知識仍是平時熟悉的。”而對于開放性的試題,考生不能只通過記憶的結論去回答,要自信、主動地去思考,進而作出解答。
化學
部分素材直接來自教材,重視育人價值的挖掘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黨委書記王勇介紹,2025年廣州市中考化學試題保持“穩中有進”的基調,注重對試題呈現形式創新。在選材方面,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例如第17題,取材于《周禮?考工記》中的 “六齊之說”,聯系古代生產實際和文物保護場景,引導學生體會古代科技成就。
“試題堅持教考銜接,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遵循課程標準,選取大量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導教學回歸學科核心知識,反對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部分素材直接來自教材。”王勇舉例道,如第12題涉及教材中的金屬材料與新增內容,引導學生重視教材。
此外,試題堅持素養立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設問,強化證據推理與模型建構能力。在實驗探究與遷移創新方面,第20題作為實踐應用探究題,讓學生運用燃燒與滅火等反應模型完成實驗探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升遷移能力,激發學生科學研究興趣,助力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
王勇表示,試題啟示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重視育人價值的挖掘,加強考教銜接,依據課標和教材開展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
道法
創設真實情境,考查結構化核心知識
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黨委書記申東紅介紹,2025年廣州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緊扣時代主題與社會熱點,講好學生身邊的新時代故事,如關注春節行花街、“廣州街坊”平安志愿服務、鎮村養老服務網絡、“夢想號”入列等本土事例。
同時,試題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情境,陳述了其以立法形式推動校家社為中小學生成長構建良好環境的事實,讓學生感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引導他們積極面對心理困惑,培育陽光樂觀的心態;“人工智能改變生活”主題情境則設計使用案例、侵權問題及國際合作等任務,考查應用與拓展能力。
申東紅還提到,為避免純記憶考查,幫助減負提質,道德與法治試題還強調以大概念為核心的結構化知識,如憲法地位與小學內容的進階銜接,并設計富有梯度的進階問題,考查學生在任務完成中展現出的認識、認可、認同、認定的不同水平。
物理
回歸教材本質,緊密聯系實際
“今年中考物理命題整體是沒有特別難的題目,考生做起來應該還是比較順暢的。”番禺區教師發展中心物理教研員何志強認為,如果考生認為某道題相對難一些,可能是因為試題對考生綜合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要求較高,“例如試題要求考生基于圖表、圖像,去提取信息。”
談及對后續中考考生的建議,何志強老師表示,將物理與生活結合是物理考試考查的一個方向,學生可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多關注、多感知、多思考,將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子與素材弄懂弄透,這對考生應對與生活結合的物理試題有幫助。談及拉開差距的題目,何志強認為可能是有關浮力壓強的計算題,“題目對學生綜合應用、提取圖像所包含的信息的能力要求高,學生可能相對缺乏一些。”
何志強表示,試題對初中物理教學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清晰地指引了教學方向:回歸教材本質、聚焦關鍵能力、緊密聯系實際。例如,試題通過AI音箱考查聲學知識,通過熱湯中的勺子考查內能,通過出租車頂燈電路考查電路原理。何志強說:“這些題目讓學生感知‘物理無處不在’,引導他們關注科技應用,也要求教學必須深研教材,夯實基礎,避免‘機械刷題’。”
統籌:新快報記者 陳鈺涵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鈺涵 鄧善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