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端”道歉化積怨
□ 孫多嬌
“之前我在社交媒體發表不當言論,給您造成損害,對此深表歉意,我已經認識到錯誤,并刪除了相關內容,衷心希望您能原諒我……”
微信聊天群中,被執行人柯某的誠懇道歉贏得了申請執行人李某的諒解。在河南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人民法院執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這起侵犯名譽權糾紛案件得以圓滿化解,當事人嫌隙消除,重歸于好。
李某是一家經銷冷凍食品公司的負責人,柯某曾受雇于李某從事產品推廣及銷售工作,后雙方因聘用合同履行以及費用結算等問題產生爭議,柯某為表達不滿,多次在行業招聘網站發布攻擊誹謗李某及其公司的信息。
李某與柯某交涉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令柯某向李某賠禮道歉,并承擔案件受理費、公告費等有關費用。
判決生效后,柯某置之不理,李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進入執行階段后,柯某索性拉黑執行干警電話,玩起了“人間蒸發”,其配偶亦態度強硬,拒不配合。
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情況,執行干警決定從財產執行入手,迫使柯某現身解決問題。因未發現柯某名下可供執行財產,執行干警依法凍結了柯某配偶名下銀行賬戶。
果如執行干警所料,強制執行效力凸顯。兩天后,柯某主動打電話與執行干警聯系,但其表示李某有錯在先,自己不愿意賠禮道歉。
見此情形,執行干警立即通過視頻聊天方式,做起了柯某的思想工作:“如果你對李某的做法有意見,可以通過協商或起訴方式解決,而不能隨意在網站上發布消息詆毀對方的名譽?!薄吧袥Q具有法律效力,逃避不是辦法,法院可以對你采取強制執行措施?!?/p>
經過一番耐心細致的釋法明理,柯某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按執行干警要求,主動刪除了侵權網絡信息,也同意向對方賠禮道歉。但在溝通過程中,執行干警了解到,柯某遠在福建工作,短期內也沒有來河南的打算,無法當面向李某賠禮道歉。
如何將這份遲來的道歉傳達給李某,促使雙方冰釋前嫌,實質性化解矛盾,執行干警提出,通過建立微信聊天群的方式,組織雙方“云端”會面,由柯某在執行干警的見證下向李某賠禮道歉,爭取李某的諒解,這一提議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認可。
于是,出現了本文開頭出現的一幕。微信聊天群內,柯某鄭重地向李某發送了書面道歉信,言辭懇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達了對李某的深深歉意。李某看到道歉信后,感受到了對方的真誠悔意,積怨得以化解,最終選擇了原諒。
與此同時,柯某也信守承諾,通過線上轉賬方式主動繳納了相關款項,執行干警依法解除了對其配偶銀行賬戶的凍結。(孫多嬌)
(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