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伊沖突中,因偏袒以色列,莫迪剛跟上合劃清界限后;24至26日間,于青島防長會議上,印度又來了一波拒簽聯合聲明的騷操作,把其他救國弄得尷尬不已,也快速加速了印度被邊緣化的進程。
風武堂注意到,既想做“南半球老大”,又想來緊緊抱住美西方大腿,還要在上合和金磚等相關組織刷存在感和影響力的印度,撕裂的靈魂一覽無遺,莫迪充滿了糾結,平時再怎么去修煉愈加,午夜之時,都將會心神難寧,稍不留神皆有走火入魔之風險。
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以供各位參考。
近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先是宣稱“印中是搬不走的鄰居”,轉頭就在上合組織防長聯合聲明簽署時拒絕簽字,在中方主場,印度防長公開唱反調,一下子攪黃了聯合聲明,導致會議首次出現無文件落幕的尷尬局面。
這一罕見舉動,不僅讓中國這個東道主略顯尷尬,更將印度與上合其他九國的分歧徹底擺到了臺面。
然而,印度與上合組織劃清界限和掀桌子的事情也不是孤例了,迄今為止一年內一度成為上合平臺內部的麻煩制造者:
從2024 年反對“一帶一路”文件,到 2025 年6月不參與譴責以色列聲明,再到此次以“反恐關切未體現”為由拒簽,印度一次次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與團結,短短數月間,印度多次在國際舞臺公開拆臺,將上合組織的團結撕開裂口。
譬如,6月14日,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后,上合組織迅速協調立場發表聯合聲明,嚴厲譴責以色列行動“違反國際法”,侵犯伊朗主權。聲明墨跡未干,印度外交部卻發布緊急通告:“印度沒有參與該聲明的討論”。
這一記背刺讓伊朗措手不及——就在38天前,兩國剛剛簽署《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協議》,伊朗甚至將戰略港口恰巴哈爾的開發權拱手相送。
更令國際社會嘩然的是,6月13日空襲當晚,莫迪悄悄致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徹夜致電求援時,新德里回應他們的只有冰冷的沉默。
而本次在上合十國防長會上,這本是一場聚焦地區安全合作的盛會,然而印度防長辛格的表現卻格外刺眼——他在會議期間多次含沙射影指責巴基斯坦“將跨境恐怖主義作為政策工具”,甚至公開要求上合組織效仿印度上個月對巴發動的 “朱砂行動”。
更戲劇性的是,會議結束后印度突然宣布拒簽聯合公報,理由竟是公報未提及印控克什米爾恐襲事件,卻關注了巴基斯坦的列車劫持事件。
但是,這個說法連印媒都看不下去,對此印媒披露了真實原因:文件未提及印度關注的克什米爾恐襲,卻包含巴基斯坦關切的俾路支問題。對此《印度時報》更是直言,辛格的發言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 他刻意回避了巴基斯坦此前公布的關鍵證據:2023 年投降的 “俾路支民族主義軍”頭目明確供認,印度長期向該地區恐怖組織提供資金和武器。
這種典型的雙重標準讓上合成員國集體震怒。
印度的這些種種行徑,無疑是將自己擺在了與其他成員國對立的位置,反映出其自私自利的外交策略。
那么,本次印度防長拒絕在聯合聲明上簽字,難道僅僅是不甘失敗嗎?
其實,這里面還比較復雜,印地和莫迪有幾個算計在里面策動。
首先,是戰敗陰影下的外交宣泄的需要。5月7日印巴空戰成為莫迪的奇恥大辱。當時,莫迪為轉移國內經濟疲軟的壓力,以徹底鏟除“巴方支持的恐怖主義”為借口,高調發動“朱砂行動”,然而在巴基斯坦強大空戰能力下打得滿地找牙,不僅擊落印度戰機,還通過社交媒體曝光印軍越境行動的視頻,讓印度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
因此,莫迪在國內民族主義壓力下急需尋找一個有足夠分量的宣泄口,來證明自己沒有失敗。此次拒絕簽署上合文件成為低成本的政治示威,既保全顏面又能向西方展示了“抗中”的決心。
其次,是緩解印度國內宗教矛盾持續激化的需要。2019 年廢除克什米爾自治條款后,當地穆斯林對印度教政權的反抗從未停止。今年4 月克什米爾旅游區發生的針對印度教徒的恐襲,直接觸怒了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核心議程。
為維持支持率,莫迪必須不斷制造“外部威脅”,而上合組織的多邊框架顯然無法滿足其“單邊敘事”的需求。
其三,是遏華戰略的必然選擇:最初,印度加入上合本就是俄羅斯為制衡中國影響力而引入造成的。過程中,從抵制“一帶一路”到阻撓本幣結算,印度將多邊平臺視為反華戰場。
一是在印度本身,它一直有一個夢想——“要做全球南方的大哥”,可這么多年過去毫無建樹,比如印度模仿中方提出的“印度——中東——歐盟經濟走廊”,現在連一個影子都未看到,讓國際社會大為稱奇,而看著東大的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等搞得風生水起,眼紅之下意難平,就只能不斷唱反調搞搞破壞了。
二是在勢力陣營方面,印度一直將自己定位成西方陣營的主要代表之一,因此,在戰略核心基點上,跟美西方攪在一起是其必然,然而,當前,印地的地位非常的尷尬和似乎被邊緣化了,先是它的入會推介人俄羅斯深陷餓烏戰爭泥潭,近年來其戰略已經逐步轉向東大,俄印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微妙了。后是,因印巴空戰中印度一敗涂地,美國對印度的價值和看法也在快速改變,例如,近期,在G7峰會中,莫迪好不容易最后搞到一張入場券,但是,特朗普和歐盟等人,都沒把莫迪當回事,他仿佛變成了“小透明”,尷尬的莫迪都快用腳趾頭摳出一個三室一廳來了。
實力不足、又心比天高,自身內部問題眾多等,印度和莫迪,在其核心戰略立場的牽引下,撼動不了中俄的地位,而只能若即若離或降級參會或干脆不去或拒絕簽字等,而展現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最后倔強。
而東大的雄渾實力,滾滾如潮,奔騰不息,誰也那一阻擋和遏制。
這一切,正給印度帶來嚴重的反作用。
最直接的就是,在上合和金磚組織中,擰巴的印度,眾多的背叛相關組織平臺的斑斑劣跡,只會加速被其他成員共同去孤立它。
比如,本次在青島會議現場,辛格遭遇了冰冷的外交隔離。原定的中印防長雙邊會晤雖未取消,但會談時間被壓縮到象征性的30分鐘。與此同時,中俄防長卻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深度戰略溝通。
比如,此次拒簽公報事件后,俄羅斯、伊朗等上合成員國紛紛表態支持中國協調的合作框架,巴基斯坦更是直言“印度的孤立是自找的”。
再比如,近期俄羅斯媒體,也公開痛斥印度“破壞上合內部信任”,普京政府已著手重新評估對印合作。
更為致命的是,印度自詡的“全球南方領袖”人設徹底崩塌——當南南合作需要團結時,莫迪的選擇是為一己私利拋棄盟友。
等等
如此種種,各類反噬接踵而至,未來就夠莫迪頭痛的。
因受上合組織相關章程影響,雖然不能把印度踢出群,可因其一系列破壞相關組織的行為,印度已經出現了嚴重被邊緣化的情況了。
例如,在去年上合政府首腦會議上已初現端倪:聯合公報在提及“一帶一路” 時,首次單獨列出參與國名單,印度的缺席格外刺眼。
畢竟,莫迪政府如果覺得自己擺出一副消極態勢,就能妨礙中國加強與其他成員國的合作,那實在是高估了印度的分量,沒有印度,上合也照樣運轉,甚至可能效率還會更高。
印度想當這個另類,就隨他們去吧,但上合要討論什么事,一個“躺平”的印度也難以構成阻礙,可能其他成員國,也樂見印度自己邊緣化。
此次會議中,沒有人將印度的態度視之為繞不開的障礙,一個落寞孤立的印度越來越清晰了——中方在會議期間提出 “踐行全球安全倡議” 的五點建議,得到俄、伊、巴等國的積極響應。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明確表示,“上合防長會取得圓滿成功”,暗示印度的抵制并未影響整體合作進程。
印度和莫迪,太把自己當成一盤菜了,但在別人眼中,皆是鄙視的眼神。
據風武堂觀察,當莫迪政府沉迷于“南亞霸主” 的幻想時、當印度沉醉于“多邊平衡”的投機游戲時、當印度在地緣爭奪和經濟合作發展中掂量不清時,上合組織已經急速啟動了“去印度化”的進程。
例如,中俄主導的開發銀行加速推進,中亞國家轉向中國尋求能源出口通道,伊朗徹底關閉對印外交蜜月期。
例如,上合組織已在反恐、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形成實質性合作網絡,不斷在開花結果。
就常理而言,上合組織吸引的應該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不是“攪局者”。
總體來看,印度本次拒簽公報,表面是對上月沖突的“報復”,實則暴露了其戰略定位的迷失。
印度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不斷破壞規則欲行凌駕組織之上,只能是自己想多了和自以為是了,如果繼續有恃無恐、漠視其他各國的利益等,未來終有一天會遭到區域各國的共同反制,而墜落于不見其底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