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又說話了,這次,還是關于房地產。
王石,萬科創始人,地產界真正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江湖。他說話,分量不一樣,因為過去兩次關鍵判斷,他都押對了方向。
第一次,2014年
那時候市場還很熱,搶房、地王頻現,一片歌舞升平,王石卻拋出一個詞:“白銀時代”。
很多人嗤之以鼻:黃金都沒結束呢,怎么就白銀了, 結果高歌猛進的日子一去不返,行業利潤肉眼可見地變薄,市場分化越來越明顯,他說中了。
第二次,2018年
萬科秋季例會上,會場赫然掛著三個血紅大字:“活下去”。
當時不少同行覺得危言聳聽,甚至有點唱衰同行,可緊接著,融資收緊、調控深化、市場轉冷,一批批高杠桿沖規模的房企,真就在寒冬中倒下了。
這三個字,成了行業殘酷轉型的冰冷預言。
這一次,王石又開口了。
核心觀點很清晰,房地產,還有未來,但玩法,徹底變了。
他反復強調一個詞:輕資產,這詞聽起來有點專業,簡單說就是,別總想著自己掏錢買地、蓋樓、賣房,然后賺大錢那一套了。
未來的贏家,更像是二房東或者職業管家。
王石舉了個例子,大型酒店管理集團,像希爾頓、萬豪,他們自己擁有多少棟樓,不多。他們最值錢的是什么,是品牌,是管理標準,是運營能力。
業主蓋好樓,交給他們來管,掛他們的牌子,按他們的標準服務,然后大家分錢。
房地產未來的模式,正在朝這個方向狂奔。
看看頭部房企的動作,信號再明顯不過,萬科發力代建代管,輸出品牌和管理,幫別人蓋房子、管房子,收的是服務費、管理費。
龍湖旗下“龍湖智創生活”獨立分拆上市,物業管理、商業運營這些輕業務成為新引擎。
綠城代建業務規模早已成為行業標桿,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
保利、中海等國家隊,也在迅速擴大代建和運營服務的盤子。
老王看得很透,過去開發商的核心能力是搞錢、拿地、快周轉,核心是重資產、高杠桿、快周轉。
未來要活得好,核心能力必須轉換,變成品牌號召力、精細化運營能力、成本控制力、服務黏性。核心是輕資產、穩現金流、可持續。
那么王石的判斷有什么參考意義呢
1. 別被崩盤論帶節奏, 房地產不會消失,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關系著無數人的居住,王石說有未來,是看清了行業的根本需求還在,但普漲時代、閉眼買房就賺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2. 買房邏輯必須改變,以前可能只看地段、看價格。以后,要極度看重誰在運營、誰在服務。
同一個地段,由萬科物業管和由一個不知名小公司管,房子的長期價值、居住體驗、租金回報,天差地別。
3. 躺賺思維要不得, 想靠囤幾套房坐等暴漲,這條路基本堵死。未來的收益,更多來自于房子本身產生的穩定現金流和長期保值能力。
這需要你買的房子本身品質過硬,且處于良性運營的社區中,租金回報率,會越來越成為一個關鍵指標。
過去高周轉、高杠桿的模式,像一劑猛藥,帶來了快速繁榮,也埋下了巨大隱患,如今在調整中陣痛,是必然的代價。
但與此同時,輕資產正在破土,專業的代建公司在崛起,精細化運營的物業公司在壯大,優質的商業、長租公寓品牌在贏得市場認可。
這些,才是未來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骨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