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這個地方最忌諱的就是鬼稱。
近期有游客在一個菜市場遇到了鬼稱,在5個攤位買菜竟沒一個是好稱,全都缺斤少兩。
更可惡的是被曝光之后商家依舊不知悔改,甚至拿到帶人圍堵,游客更是被20多個人圍毆,場面堪比黑社會。
那這些商家為何這么囂張?市場上的鬼稱為何屢禁不止?
如今短視頻時代興起,網絡上各種類型的視頻博主應有盡有,而其中市場打假視頻更是引來無數網友的歡迎。
而打假博主“狂傲探店日常”,就一直致力于揭露市場上的消費陷阱,為消費者們保駕護航。
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某個農貿市場,這座市場外觀陳舊,裝修陳設盡顯歲月痕跡,少說也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
然而博主萬萬沒想到,在這看似普通的市場里,竟暗藏著驚人的貓膩。
博主首先來到一家海鮮攤,挑選了一些小龍蝦。
攤主熱情地稱重報價,可博主憑借經驗,敏銳地察覺到了異常。
他輕輕按動電子秤的按鍵,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重量數據竟然可以隨意調節,最高差值將近三斤。
也就是說商家可以自己調節重量,這無疑是鬼秤的鐵證。
博主當場指出問題,可攤主卻一臉淡然,仿佛早已習慣了這種質疑。
帶著震驚與憤怒,博主又來到第二家攤位,打算買只活雞。
他特意囑咐攤主不要宰殺,這一要求似乎引起了攤主的警覺。
果不其然,當博主再次嘗試調節秤的重量時,發現這臺秤同樣是鬼秤。
攤主見事情敗露,瞬間暴跳如雷,不僅搶走了雞,還惡語相向,甚至將板凳砸在一旁,試圖以此來威懾博主。
博主并沒有就此罷休,他決定繼續測試其他攤位。
令人失望的是,他接連測試了五家攤位,無一例外全都是鬼秤。
這個市場似乎已經被鬼秤“占領”,正常經營的攤位反倒成了“異類”。
很快博主的行為引起了市場內其他商販的注意,他們紛紛圍攏過來,對博主進行指責和威脅。
一個彪形大漢口出狂言:“信不信弄s你們!”
緊接著另一個菜販竟直接操起尖刀,一邊揮舞,一邊叫嚷著自己有神經病。
刀尖距離博主的僅有一米遠,場面極度危險。
那位賣雞的黑衣老板也不甘示弱,拿起水槍對著博主一行人瘋狂噴射,將他們的衣服全部濕透。
商販們還喊來了中年婦女等家屬加入“戰團”。這位中年婦女一上來就對著博主胸口猛推,隨后大巴掌一個接一個地扇向博主。
混亂中還有人試圖搶奪博主的手機,想要銷毀證據,好在拍攝人員反應迅速,才得以保住關鍵證據。
博主一行被圍得水泄不通,他們在混亂中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只是抵擋沒有還手。
他們大聲質問:“缺斤少兩,欺行霸市慣了吧?”
但換來的卻是更加激烈的攻擊,博主的脖子上被撓得全是血痕,場面十分凄慘。
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博主依然沒有退縮,他深知自己肩負著為消費者揭露真相的責任。
在這場混亂中,疑似市場的“扛把子”終于現身。
博主向這位男子提出的秤少六兩的質疑,多達半斤多的差距實在太過分。
但他的一番話,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他竟然輕描淡寫地說:“六兩算啥,少一斤不正常嗎?誰家不吃飯啊?”
如此偏袒商販、漠視消費者權益的言論,無疑火上澆油,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在他看來缺斤少兩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違法性和對市場信譽的嚴重破壞。
無奈之下,博主果斷選擇報警,并聯系了市場監管局。
而當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后,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剛才還囂張跋扈的商販們,瞬間換了一副嘴臉,裝起了無辜,假裝啥也不知道。
更有甚者,還想出了一些離譜的理由來狡辯。
有人稱卻少的斤兩是雞剛下了個“蛋”,蛋被拿走了所以才少了六兩。
這種毫無邏輯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好在博主提前拍攝了視頻作為證據,才能讓這些商販的狡辯不攻自破。
但商販們也不是坐以待斃,他們深知鬼秤是他們違法的關鍵證據,于是在執法人員到來之前,就急忙將鬼秤砸毀,企圖銷毀證據。
這種欲蓋彌彰的行為,反而更加凸顯了他們的心虛和違法的事實。
市場監管人員對于商販的這些狡辯和毀證行
為,并沒有輕信和姑息,他們將相關證據收走,準備進行后續的深入調查和處理。
這種鬼稱市場失信于人,如此蠻橫必將會收到法律的懲戒。
而在鬼秤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不禁也讓人想到之前“買魚不殺”的鬼秤事件。
就在幾個月前的4月19日,某個生鮮市場也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
顧客牛先生在市場內花費33元購買了一條活魚,當魚販準備現場為其宰殺時,牛先生提出了拒宰的要求。
這本是一個合理的請求,卻沒想到引發了魚販的強烈不滿。
魚販聲稱“不殺要先說”“哪有買魚不殺的?”,在之后的爭辯過程中,情緒愈發激動,竟然扔出一個秤砣,砸中了牛先生的腳踝。
此外魚販還做出了搶奪手機、毆打他人的行為。
牛先生無奈之下,只能現場報警。當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趕赴現場,將涉事魚販帶走調查。
4月24日,傳來處理結果,涉事魚販因毆打他人、故意損毀財物,被處行政拘留12天,并處罰款200元。
據牛先生透露,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回復他稱,涉事商家已被停業15天,具體事宜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起事件看似只是因為顧客拒宰引發的沖突,但背后卻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有從業者私下透露,部分商家堅持要宰殺活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八兩秤”。
活魚宰殺后,因水分流失、內臟去除等,重量自然減少,商家便可借此掩蓋人為的缺斤少兩。
若顧客堅持不殺魚,由于活魚可隨時復秤驗證,商家使用鬼秤的風險將大幅增加,他們的欺詐行為也就更容易被識破。
從這起事件可以看出,在一些農貿市場中,缺斤少兩已經成為了部分商家的慣用手段,而他們為了維護這種不正當利益,不惜采取各種極端手段,甚至不惜觸犯法律。
這樣的商戶失信于人,聲譽比買的魚還臭,早晚被自己的行為干倒閉。
鬼秤不僅是一種商業欺詐,更是對市場公平的破壞。
要想成為一線城市,就要維持足夠的吸引力,這些商家這些鬼稱必須要淘汰掉。
否則失去的不僅是消費者的信任,更是城市發展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