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丨2016·脫貧攻堅:貧困村成了標桿村!
一座炎帝陵
架起海峽兩岸手足情深連心橋
十年奮進路
繪就美麗高平波瀾壯闊新畫卷
十年
是這座城市
一次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之旅
一次追星趕月的發展之旅
更是浸潤這座城市
長盛不衰的生機之旅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來看
《2016·脫貧攻堅:貧困村成了標桿村!》
(點擊觀看視頻)
2016年1月23日,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上,已經80歲高齡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振臂高呼,與會嘉賓無不動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許嘉璐:
讓我們一起到高平去吧,到那里承受炎帝的雨露之恩,接受高平老百姓所保存著的中華民族童年的那種純真的感情。
這一年
高平炎帝陵建設進入尾聲
這座凝聚兩岸同胞情感的圣地
即將揭開面紗
隨后
在各界支持下
炎帝陵順利完工
當年5月14日,首屆“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大典隆重舉行。在清寒微雨中,來自臺灣32座宮廟的1050名代表和兩岸群眾共3000余人,冒雨在炎帝陵共同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神農炎帝。
首屆拜祖典禮不僅是
臺胞來高平尋根問祖的起點
也是高平人文化自信的起點
這一年
省委吹響了決勝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一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
在長平大地上打響了
十年前的河泊村是省定貧困村,張素珍也是32戶貧困戶中的一員。當時河泊村因地制宜,改造了村口閑置的52棟溫室大棚,成立了黃梨種植合作社,上馬了光伏發電、養蜂產業。當年年底,3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河泊村村民 張素珍:
2016年,村里有了香菇和蔬菜大棚,一年四季有活兒干,大隊還分了30棵梨樹,一年收入萬把塊。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抓手。2020年底,在推進易地搬遷、特色產業扶貧的基礎上,高平扎實開展社會保障兜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工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通過五年的持續攻堅,全市3123戶859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2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脫貧摘帽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從2021年開始,高平堅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實施“一礦幫一村”行動,這個舉措在整個山西都是有特色的。
“一礦幫一村”激發脫貧活力。高平科興集團所屬11個煤礦對口幫扶11個脫貧村,真金白銀地投,累計投資4100萬元建起蔬菜大棚、土雞養殖、勞保用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全力以赴地幫,修建了村級組織陣地,完善了供排水一體,提升了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
市鄉村振興中心主任 許素梅:
“一礦幫一村”舉措是高平特色,全省獨有。經過三年努力,到2024年年底,11個脫貧村村集體收入都達到100萬元以上,曾經的脫貧村成了鄉村振興的標桿村、示范村。
羊頭山為鑒,炎帝陵作證
高平在這里創造了原始農耕文明
在這里擺脫了貧困
走向了富裕
走進了新時代
商務合作 0356-8981555
來源:高平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