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究竟是古人撒的謊,還是當代男人的集體幻覺?
孩子眼里你要做超人,老板眼里你要做優質資產,父母眼里你是未兌現的原始股......唯獨老婆依舊像十年前一樣送你到門口,可那眼神飄忽掃過我鬢角初生的銀絲,卻分明裹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掂量。
于我而言,半山的腰,風愈發凌厲,我仿佛正提燈行于夜林,努力為全家人撐起一盞清晰的星火,用若隱若現的微光連成引路的銀河。
矯情了,矯情了
起因大概是定了臺小米YU7,想依此向家人證明自己還年輕,能接受新鮮事物......等不起超過1年的交付周期,結果就是認賠5000定金。想起前些年,股票市場一天上下幾萬塊也沒皺過眉頭,這股子矯情勁兒可能更多是手速拼不過年輕人的那份無奈與自嘲。
向家人低頭,是最高貴的妥協
其實想通了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給自己強行上價值,抬起的頭只會讓你覺得脖頸處僵硬無比;作對了選擇,多巴胺的井噴會托起你驕傲的頭顱。這種啟發來自于周末體驗的兩臺9系SUV——理想L9、領克900。
毋庸置疑,理想L9早已經給自己打上了“奶爸車”的思想鋼印。冰箱、彩電、大沙發,征服了無數孩童與女性心智,就連我這個曾經對增程技術嗤之以鼻的理工男,在體驗過后也難免要為之動容。直接說結論:在家庭用車體驗拉滿的同時,依舊保持了緊致的運動感。內飾少了點豪華感,卻處處透著股親和力。外觀造型足夠經典,屬于那種放在5年后依舊不會審美疲勞的設計。重點:老婆孩子喜歡。
說起對家庭用車的理解,領克900明顯要更勝一籌。在這里我要收回關于“理想L9家庭用車體驗拉滿”的結論,因為領克900的表現簡直可以說是體驗溢出的。更大的冰箱、更大的彩電、更舒服的沙發,這些按下不表,重點是空間方面的超出想象。
之前看過不少品牌6/7座的車型在喊“平權”,但實際情況依舊是家里最懂得讓步那個人去坐第三排,這種所謂“平權”在我看來是沒有意義的。直到我看到領克900這個形態,當第二排座椅向后旋轉180°的時候,我終于明白了“平權”的意義,要讓每個人都喜歡坐,主動去坐,才是真正的平權。沒有實際體驗過,你很難想象家長能跟孩子在二三排面對面有多重要。
這里還有個福祉座椅的形態,配合空氣懸掛,能讓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可以更優雅的上下車。如果官方后期能出個改裝件,能把座椅伸出車廂就更好了。
說回駕駛感受,相比小米YU7甚至是理想L9,領克900的運動感都要略遜一籌。整車更多是偏向舒適的調教,哪怕是把駕駛模式調整到性能模式,零百加速4秒多依舊不會讓人覺得暴躁。從容不迫,是領克900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說回重點:老婆孩子喜歡,老人更喜歡。于我而言,向家人低頭,是最高貴的妥協。別怕,正如前面所說,他們的肯定會托起你驕傲的頭。
身是渡船,豈容它擱淺
最后聊一點安全性。在試駕領克900的過程中,有一個細節:銷售提到第三排座椅的后背加了保護鋼板,目的是降低事故發生對于后排乘客的傷害。銷售只是輕描淡寫,我卻格外在意,貌似現在還肯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的車企不多了。
注重家人安全并非茍且,而是對生命最深的敬畏:身是渡船,載著愛與夢,豈容它擱淺?
四十惑林,低頭見塵,抬頭見光
最后再矯情幾句。
所謂解惑未必是撥開迷霧見得朗然晴空——那是少年人急躁的妄想罷了;成年人的豁達,大約是于混沌間學會了辨認哪條溪流該取一瓢飲,哪片風物足以安放自己那一具疲倦的身子。
四十不惑,似乎是要我們翻越一座名為“不惑”的山峰。人生行至半途,肩挑風雨,懷揣疑惑,本不必羞慚。重要的不是尋得標準答案,而是學會與問題共生共舞——在孩子的笑渦里汲勇氣,于妻子的掌心存暖意,將父母的白發織成韌繩。縱使明日仍有霜雪加身,今夜且看星辰如稻,遍野垂金。
中年之惑,原是一場盛大朝圣的起點:低頭處有塵,抬頭處有光,每一步,都是對生命最虔誠的丈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