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hCG翻倍正常,但是孕酮和雌二醇都比較低,用不用保胎啊?”
“我黃體功能不足,聽說容易流產,懷孕后要不要去測孕酮值?”
“我過去流產3次,每次檢查不是孕酮就是雌二醇低。這次又低了,會不會又不好了?”
孕期是否有必要反復抽血檢測早孕三項?hCG、孕酮和雌二醇數值低,有風險嗎?
門診中很多患者都問過相關問題,下面就以文字的形式,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1、孕后監測很有必要,數值低要警惕
hCG是早孕期監測胚胎正常發育的關鍵指標之一,孕后的持續監測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于有過多次不良孕史的女性,如果hCG翻倍不佳或突然變差,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一般情況下,hCG水平上升到>10萬,胚胎就相對穩定了。在臨床中,當hCG上升到1萬,并出現胎心,如果既往沒有流產史,可以不用頻繁監測hCG,如果有復發性流產史,建議還是繼續監測hCG到10萬以上,并且B超持續監測胚胎的發育,直至與孕周相符。
2、孕酮低=需要保胎?不一定!
目前,對于妊娠期孕酮水平的監測,尚存在爭議。國內外專家共識和指南均不建議將外周血孕激素水平監測作為孕早期常規評估指標。
因為孕酮的分泌呈脈沖式波動,一天內波峰跟波谷可能相差4~8倍,所以監測到孕酮的數值忽高忽低,這是正常的,即使數值低,也并不說明胚胎發育異常。
當然,現在很多醫生和患者都在查孕酮,那我們就要客觀地去看待孕酮水平。如果孕酮水平不低,那我們盡可以放心,說明孕酮是足夠的;如果孕酮水平偏低,先不要害怕,更無須敏感地用孕酮的數值作為補充孕酮的指標。
一是因為孕酮水平在24小時內波動較大,二是如果你已經在補充孕酮了,而有些口服或外用的孕酮藥物在血值中并不顯示出來,如果僅根據單一檢查結果用藥,可能會造成用藥過量。
因此,對于孕酮的補充要理性看待,不必過分追求高血值,合理補充,根據個體化差異進行用藥劑型和劑量的選擇。
建議補充孕激素:
值得注意的是,“黃體功能不全”是導致不孕、流產乃至復發性流產、輔助生殖技術助孕失敗的原因之一,按照國內外診治指南和共識,建議對以下患者予補充孕激素:
早期先兆流產(孕12周前)
晚期先兆流產(孕13~28周)
復發性流產再次妊娠
輔助生殖周期
3、不作為常規檢測,但是這類患者建議查
至于雌二醇,國內專家共識也沒有主張孕后常規檢測,但是對于一些輔助生殖技術助孕,尤其是冷凍胚胎的患者,很多生殖中心都在檢測,因為移植冷胚那個周期,她可能沒有排卵,沒有排卵就沒有黃體產生,導致雌二醇水平下降,所以生殖中心常給冷胚移植后的女性補充雌二醇,而且補充的量一般都比較大,會用到6片、9片、12片、16片,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雌二醇是孕期所需,但如果濃度過高,對胚胎發育可能存在不利影響,同時,也容易引起宮頸的軟化。
有些患者到了孕18周、孕20周左右宮口就開了,尤其是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的女性,孕20周~孕24周發生宮頸機能不全、宮口擴張的比例,比自然懷孕的比例要高,可能就是雌二醇水平過高導致,基于這個因素,臨床上我們有時也會監測雌二醇水平。
如果測出來雌二醇的水平并不太高,在補充雌二醇時,我們就不減量,繼續用到孕8周~孕10周;如果在孕8周前,雌二醇的水平已經超過800 pg/mL,部分女性甚至達到1000~2000 pg/mL,這種情況下,就要相對地調整雌二醇的藥物和劑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孕期監測雌二醇,對于用藥的調整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總的來說,孕酮和雌二醇水平,不作為孕后的常規檢測指標,如果hCG上漲、翻倍很好,即使孕酮、雌二醇下降,也不一定有問題。
對于孕酮和雌二醇的補充也要理性看待,不必過分追求高血值,可根據患者的偏好和個體化差異進行用藥劑型和劑量的選擇,合理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