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汽車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重創車市。開泰研究中心(Kasikorn Research Centre)報告指出,預計今年將有超過50家汽車經銷商關閉或更換品牌。
產量難達預期目標
泰國工業聯合會汽車產業小組發言人Surapong Paisitpatanapong在接受《Prachachat Business》采訪時表示,多重因素將影響泰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國內經濟形勢和潛在的特朗普時代關稅政策。
因此,他認為,泰國2025年的汽車產量目標——150萬輛(出口100萬輛、內銷50萬輛)可能將被下調。
“今年前5個月產量為594,492輛,同比下降7.83%。很明顯,我們今年無法達成150萬輛的目標。”他補充道。
雖然今年5月的產量出現回升,共計139,186輛,同比增長10%,為21個月以來首次增長,但增長主要來自電動汽車(BEV)增長641.16%和插電式混動(PHEV)增長130.49%,反映出市場對新能源車的強勁需求,也顯示政府激勵政策開始顯效。
高成本壓垮經銷商
開泰研究中心預測,2025年汽車銷量將降至56.5萬輛,使經銷商整體營收縮水5.6%。新車銷量下滑、競爭加劇,加之滯銷庫存與高利率等成本上漲,迫使經銷商做出轉型:
- 有些轉為無庫存銷售辦公室;
- 有些提升售后服務營收;
- 還有一些則直接轉投中國品牌。
預計2025年全國經銷商總數將從2024年的2,197家降至2,146家,其中日系和歐美品牌的內燃機車與商用車銷售下滑最為明顯。
與此同時,中國品牌繼續擴展,尤其是在電動化領域表現強勁。盡管中國品牌經銷商數量增長有所放緩,但仍呈凈增趨勢:
- 2024年全國展廳數量為2,197家,其中日/歐美品牌占1,660家,中國品牌占537家;
- 到2025年,預計日/歐美品牌展廳將減至1,566家,中國品牌增至580家。
《Prachachat Business》指出,中國品牌在泰國也面臨挑戰。電動車品牌哪吒(NETA)的母公司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影響其泰國業務,包括拖欠經銷商貨款、零件短缺等問題。
結果,NETA經銷商紛紛甩賣庫存、退出網絡或轉投其他品牌,經銷商數量從高峰期的60多家驟降至約20家。其它品牌經銷商也開始品牌切換,有的從日系轉向中國品牌,有的在中資品牌間互換。
奔馳經銷商關閉或轉投中國品牌
梅賽德斯-奔馳(泰國)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Benz Star Flag Co., Ltd.不再為其官方銷售與服務中心,客戶需前往其他授權經銷商。
Benz Metro Autohaus也宣布結束與奔馳的合作關系。總經理Burin Boonvisut透露,公司將成為一個尚未在泰國上市的中國汽車品牌的經銷商,目前細節尚未公布。
據奔馳泰國方面表示,這些退出屬于“雙方協商一致”,奔馳將在全國剩余的31家展廳(曼谷15家、外府16家)繼續提供全面服務。
日系車廠展望分歧
Toyota Motor Thailand執行副總裁Supakorn Rattanawaraha預計今年車市將逐步復蘇,整體銷量預計增長5%至60萬輛,豐田目標銷量為231,000輛,占市占率38.5%。
Suzuki Motor Thailand副董事長Wallop Trirerkngam則預計2025年銷量將在54.5萬至57萬輛之間,同比下降約5%,歸因于消費力減弱、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性下投資信心下降。
服務為王:日系車商轉攻售后戰場
面對中國品牌強勢競爭,日系廠商加大售后服務投入:
- 豐田推出“Toyota Trusted Services”計劃,覆蓋全國逾450家維修中心與250家鈑噴廠;
- 鈴木則強化零件與服務網絡,在清邁東昌(Don Chan)開設新服務中心,并計劃將全國服務網擴展至95個據點,提升客戶服務效率與覆蓋范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