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酷暑難耐,大夏天大快人心的事莫過于喝上一瓶加冰的肥宅快樂水,再來一塊冰鎮(zhèn)西瓜外加一個冰淇淋。
冰飲——高大上宴會必備
唐代,中國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全新冰飲,比如酥山。這是一種類似于牛奶冰沙的冷飲,在唐代出土的墓葬壁畫當(dāng)中多有出現(xiàn)。
▲ 唐·章懷太子墓·《仕女圖》
酥山,也稱“蘇山”,就是把冰塊鑿碎,堆砌成山狀,再用預(yù)先燒融的“酪”澆淋其上,酪油遇冷凝結(jié),層層澆淋加高,就成了一盤甜點,人們還會在周圍添加花草之類的裝飾品。除了奶白色的初始版本“酥山”,人們后來還制作出了用可食用染料染成的紅色或綠色“酥山”。
唐朝王泠然曾在作品《蘇合山賦》中形容道:“雖珍膳芳鮮,而蘇山奇絕……味兼金房之蜜,勢盡美人之情,素手淋漓而象起,元冬涸冱而體成?!比挠嫸儆嘧?,字字贊酥山形色味之妙,可謂是極高評價。
在當(dāng)時一份酥山出現(xiàn)在宴會上是極其體面的事情,相當(dāng)于你現(xiàn)在出去吃個飯,飯后如果有道法國大廚制作的精致甜點收尾才算完美收官是一個道理。
除了酥山,唐代還出現(xiàn)了公開出售的“冰棍”。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鹽以降低冰的融點,再將盛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過一會,就凍成了冰棍。
學(xué)霸中的吃貨杜甫也曾專門作詩贊美過當(dāng)時美味的冷飲。杜甫十分推崇的“槐葉冷淘”是一種與槐葉水調(diào)和的涼面,當(dāng)時十分流行。詩人這樣贊揚槐葉冷淘:“輕輕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迎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著,香飲兼苞蘆;經(jīng)齒冷于雪,勸人投比珠?!背酥?,杜甫還為冷飲寫有“公子調(diào)冰水,佳人雪藕絲”的名句。
皇帝吃冷飲吃壞肚子
然而,由于冰價昂貴,唐時冰飲多為有錢人家享用,冷飲成為普通食物,那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與吳自牧的《夢粱錄》及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了一些宋朝的解暑冷飲料。有雪泡豆兒水、漉梨漿、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tuán)、雪泡縮脾飲、香薷飲、紫蘇飲、白醪涼水、皂兒水、甘豆糖、綠豆水、縮脾飲、鹵梅水、江茶水、五苓散、大順散、荔枝膏、雪泡梅花酒、富家散暑藥冰水等等。
當(dāng)時盛行一種“甘菊冷陶”,它的制法是,先用好米煮成稀粥,然后放進(jìn)一些經(jīng)過加工的甘菊作為香料,最后盛入器皿放在清涼如冰的井水中進(jìn)行“冰鎮(zhèn)”,便成了很好的甘菊冷飲了。另如“沙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冷飲,也很受一般市民的歡迎。
傳說,宋徽宗皇帝還因“食冰太過”搞壞了脾胃,經(jīng)御醫(yī)多方治療無效,于是將民間名醫(yī)楊介召入宮內(nèi)。楊介遂用大理中丸為方,以冰煎煮,徽宗服后,病即豁然而愈。
古人也愛冰淇淋
當(dāng)然,光是吃冰沙、飲冰飲并不能滿足古人“刁鉆”的脾胃。中國古人還腦洞大開地發(fā)明了最早的冰淇淋做法。
其實,早在唐朝末年,人們夏天就開始制冰做成世界上最古老的冰酪。宋朝時期,商人們開始在冰食中加入水果或果汁。元朝時期,有人在冰中加入果漿和牛奶,這跟我們今天所吃的冰淇淋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了。
《食憲鴻秘》中曾經(jīng)記載乳酪的制作:“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牛乳一碗,攙水半鐘,入白面三撮,濾過,下鍋,微火熬之,待滾,下白糖霜。然后用緊火,將木杓打一會,熟了再濾入碗。糖內(nèi)和薄荷末一撮最佳。”
▲ 唐·壁畫《野宴圖》 餐桌正中的柱狀物就是“酥山”
元好問《續(xù)夷堅志》載:“冰水冬日結(jié)冰,小于芡實、圓結(jié)如珠……盛行以蜜水調(diào)之,加珍珠粉?!边@實際上就是冰淇淋的雛形。
宋代詩人楊萬里為此還寫有一首五絕:“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米盤底碎,雪向日冰消?!?/p>
為了保守制作冰淇淋工藝的秘密,元世祖還頒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敕令。13世紀(jì)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我國時,元世祖把冰淇淋制作方法傳給了他,并讓他帶回意大利。今天,我們理所當(dāng)然地以為雪糕是自西方傳入的,其實這是一種歷史的誤會。
消暑神器酸梅湯
冷飲在明清時期亦頗具特色。在蘇州,閶門外設(shè)有24座冰窖。寒冬臘月,窖主雇人戽水蓄于蕩田,待冰結(jié)成敲鑿于窖內(nèi)。等到來年盛夏,用以加工冷飲,滿足市民需要。在暑氣逼人之夏日,皇宮和大住宅內(nèi)都陳設(shè)有“冰桶”,把天然冰擺在冰桶內(nèi)降溫。清朝官府還在路邊施冰水,民間亦爭相效法。
明清時期還出現(xiàn)了冷飲界的消暑神器——酸梅湯。
其實在李時珍《本草綱目》烏梅一條中就有對烏梅熬湯的記載,最早的酸梅湯在宋代是作為一種避瘟的藥品而非飲品,但是到了清代,因為滿族來自于比較清涼的東北受不了北京夏季的酷暑,故而將烏梅水多次改革,使之有消暑之功效。而這一方子從宮廷當(dāng)中流傳出去之后,則成為了老北京的一道飲食地標(biāo)。
《紅樓夢》一書第三十四回中,男主人公賈寶玉挨打后,就請求賈母:“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湯?!薄?/p>
除了酸梅湯、杏仁豆腐、冰碗一類的現(xiàn)在還能看到的食物之外,清代還有一種叫做琥珀糕的冷飲。這種食物的原材料是西瓜,西瓜汁除了可以冷飲之外,還可以濾渣之后用小火熬,一直熬到粘稠時冰鎮(zhèn)之后色澤若琥珀,這種糕點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絕跡了,但是在當(dāng)時卻是一種難得的消暑良品。
看了這么多的古代冷飲,你的口水是不是流下來了呢?天氣炎熱,快去樓下小賣部買上一個冰糕解暑吧!或者去藥鋪抓點烏梅、山楂、桂花,熬一鍋充滿古風(fēng)的酸梅湯吧!
◎本文來源:“新華網(wǎng)”“安徽省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圖源網(wǎng)絡(luò),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