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家有這幾樣“省字號”標配嗎?
圖源:小紅書@Arc、小紅書@MiraclesMi、太行日報
在山西,據說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幾樣——“省杯”老白汾酒盅、“省衣”二股筋背心、“省醬”西紅柿醬……最近小編又發現,還有一樣“寶貝”,也是山西人家家都有的存在,它就是“省墊”——“姥姥牌”手工鞋墊!
快說,你家有沒有?
家家戶戶都有的“藝術品”
——“姥姥牌鞋墊”
這些花花綠綠的繡花鞋墊到底從哪買來的?答案很統一:我媽媽/奶奶/姥姥繡的!
在山西,幾乎每個家都藏著一個“民間手藝人”,每當家里有喜事,婦女們總會亮出自己的拿手絕活兒,用一針一線納的鞋墊,寄托她們對親人的美好祝愿。
她們或許不懂高深藝術理論,沒有學院派的構圖技巧、配色原則,但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她們將觀察到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禽鳥蟲魚作為素材,一針一線地繡出栩栩如生的圖案:
喜鵲登枝,寓意“喜氣臨門”;蓮花綻放,寓意“足下生蓮”;牡丹盛開,寓意“富貴平安”……
圖源:小紅書@biubiubiu~
繡給兒子兒媳的龍鳳呈祥,寓意新婚夫妻琴瑟和鳴;繡給老人的雙鶴齊飛,則祝福長輩老人福多壽長、生活安康;繡給孩子的梅蘭竹菊,期望后輩清麗俊逸、品格高尚……
圖源:小紅書@biubiubiu~
每一種圖案都是“密碼”,每一針一線都是心意, 精致得讓人舍不得穿,這哪里是鞋墊?分明是踩在腳下的“傳家寶”。
穿越千年的“諧音梗”
這指尖上的藝術,并非一時興起。它深深植根于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歷史源遠流長。
晉繡,又稱山西民間刺繡,作為山西民間手工藝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周代就有“畫繡之工,供其職也”的說法;《詩經·唐風》中也曾有“素衣朱繡”的記載,當時刺繡已在晉國王公貴族的衣著中出現,而刺繡進入山西普通百姓的生活,還得從晉國女子的繡鞋開始。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當上國君后開疆拓土,一舉吞并了十個諸侯小國后開始稱霸。為了讓百姓記住他的功德,命令宮中女子在鞋面上繡上石榴花、桃花等十種花果,平民女子出嫁時也必須以這種繡了紋樣的“十果鞋”作為大婚禮鞋,這樣的鞋子諧音“十國”,時刻彰顯著晉獻公的赫赫戰績,也被稱為“晉國鞋”。
隨著這種繡花鞋的流行,繡花鞋墊也隨之誕生。后來,繡花鞋墊逐漸演變成婚禮鞋墊,代表著“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
再后來,山西籍思想家荀子作《針賦》以推廣用鐵針刺繡的繡花工藝,認為鐵針不僅能在鞋上繡花,還能“下覆百姓、上飾帝王”。慢慢的,刺繡在山西廣泛應用于生活各處:小到繡帽、繡鞋、鞋墊、荷包、老虎頭、被面等,大到屏風、掛件等……山西人用一針一線,繡出獨屬于他們的浪漫圖景。
山西人藏不住的浪漫
山西人的浪漫,不張揚,卻最是刻骨銘心。
它的載體如此平凡,不是昂貴的珠寶,不是華麗的辭藻,就是那日日踩在腳下、最貼近大地的鞋墊;它的表達如此含蓄,它將所有的思念、牽掛、祝福、期盼,藏在密密的針腳和滿滿寓意的吉祥圖案里,穿鞋的人只在低頭的瞬間,便心領神會。
從出生的喜悅,游子遠行時的囑托,到新婚燕爾的美好祝福……鞋墊默默承載著生活的重量,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它可能磨破了邊角,褪去了顏色,但那份由親人一針一線納進去的溫暖,卻歷久彌新。
這份浪漫,是山西人以最樸素的勞作,完成的最深情的告白。它如同這片土地一樣深厚、內斂、持久。它讓“愛”,變得可感、可觸,成為支撐山西人走過千山萬水、歷經人生冷暖的最踏實、最溫暖的底氣。
來源:人說山西好風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