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背后的健康危機
人體的泌尿系統就像一套精密的 “排污系統”,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形成尿液,膀胱儲存尿液,尿道則是尿液排出的通道。當我們喝水不足時,尿液會變得濃縮,其中的細菌、毒素濃度升高;而憋尿會讓膀胱過度充盈,減弱膀胱和尿道的自凈能力。
細菌在這樣的環境中大量繁殖,順著尿道向上侵襲,尿路感染就找上門了。尿頻、尿急、尿痛只是 “開胃小菜”,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腎盂腎炎,甚至影響腎功能。
徐礦總醫院腎內科的診室里,此時就診的是一位兒科的醫生,被診斷為尿路感染,
“哪里不舒服啊李醫生?怎么今天來我這兒了” 劉潔醫生抬頭,溫和地問。
“唉,我尿頻、尿痛,還總感覺尿不干凈,已經好幾天了。” 只見他皺著眉,聲音里滿是疲憊。
劉潔醫生一邊記錄,一邊詢問:“那你有沒有發熱、腰痛?尿液有沒有血色?平時喝水多嗎?”
“沒有發熱,但后腰酸酸的。尿液顏色很深,像濃茶。我平時上班多忙你又不是不知道,喝水很少......” 李醫生想起自己常常一坐就是半天,連喝水都顧不上,后悔不已。
劉潔醫生看著影像說:“應該是尿路感染。先去驗個尿常規,結果出來咱們再具體分析。”
半小時后,報告單上密密麻麻的箭頭,劉潔醫生指著數據解釋:“白細胞和細菌數都超標,得盡快用藥消炎。以后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多喝水,勤排尿,別總憋尿。只要注意生活習慣,按時服藥,一般很快就能好。但如果反復感染,可能會影響腎臟,你是醫生,不良后果的嚴重程度你自己也清楚吧。”
經過積極配合合理的治療和健康的飲食作息,兩周后李醫生終于治愈。
尿路感染的健康警報
1具體癥狀請線下就醫
尿路感染的治療需遵循 “精準用藥 + 科學護理” 的原則,不同人群需個體化調整方案。對于反復感染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存在尿路結構異常、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通過規范治療和健康管理,多數尿路感染可治愈,避免長期并發癥的發生。
2這些 “危險信號” 別忽視
當身體亮起紅燈,總會發出預警:排尿時灼燒感或疼痛感、頻繁跑廁所卻只有少量尿液、尿液顏色異常(如濃茶色、渾濁)、小腹墜脹、腰酸背痛…… 這些都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癥狀。一旦出現,千萬別硬扛,及時就醫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3遠離感染從 “喝水排尿” 開始
主動補水,定時定量:每天至少喝 1500 - 2000 毫升水,別等口渴才想起喝水。可以設置手機提醒,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
拒絕憋尿,及時排尿:有尿意時立刻解決,尤其在長途旅行、工作忙碌時,別為了 “省事” 傷害身體。
注意衛生,內外兼顧:女性生理期更要注意清潔,選擇透氣的棉質內褲;男性也要保持局部衛生,避免細菌滋生。
劉潔腎內科 主治醫師
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在讀,就職于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內科
徐州市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主持省級教學課題一項,徐醫附院科技發展基金一項。
擅長慢性腎衰竭并發癥的防治,尤其難治性腎性貧血方面有資深診療經驗。
每周三,周五,腎內科門診坐診。
監制:榮良群
總編:王云清
編審:李長鑫
編輯:王欣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