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至今,創新藥已成為港股漲幅最大的板塊,超過30家創新藥企的股價實現了翻倍,又一“造富機器”出現了。其中,三生制藥翻了近3倍,市值突破500億港元。信達生物市值突破千億,從年初的580億港元漲至1333億港元。據統計,年初至今已有18家創新藥企遞表港交所。6月僅前半月就有7家,刷新了歷史紀錄。
來源:Pixabay
這一漲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創新藥行業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能在港股市場掀起如此波瀾?
創新藥BD交易火爆
綜合市場來看,創新藥之所以連續走強,很大程度上源自年內國產創新藥BD(商務拓展)交易的強勢。BD交易是指藥企通過合作授權、技術轉讓、資產并購等方式,整合研發、生產、市場等環節資源,實現創新藥價值拓展的商業行為。當下,國產創新藥的BD交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國產創新藥BD交易總金額和首付款分別為523億美元和41億美元,雙雙刷新歷史紀錄。進入2025年,大額BD交易依舊頻繁。僅5月,就至少有6家國內創新藥企對外官宣了BD交易訂單。截至5月27日,今年內國產創新藥BD總金額已高達455億美元,首付款達22億美元,全年交易金額極有可能再創新高。
這一系列大額交易的達成,反映出越來越多的海外藥企愿意為國產創新藥的研發管線買單。從另一個角度看,對于國內創新藥企而言,BD交易不僅能帶來巨額資金,緩解研發資金壓力,還能借助海外藥企的資源與渠道,加速創新藥的全球化進程。
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創新藥行業已邁入爆發式增長的黃金周期。從2015年藥審改革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DE)通過一系列舉措,大幅縮短了創新藥上市周期。2024年,1類新藥IND受理量同比增長31.7%,40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創歷史新高。政策層面,創新藥首次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醫保丙類目錄(覆蓋高值創新藥)即將落地,通過“醫保+商?!狈謱又Ц队型鉀Q支付瓶頸,縮短研發回報周期。在這樣的政策、技術、資本與國際化四重動力疊加之下,行業進入至少3年的上行通道。
來源:Pixabay
創新藥出海,大勢所趨
對于國內創新藥企而言,BD交易帶來的不僅是巨額資金和資源支持,更是打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海外授權)交易已有41起,總金額達369.29億美元,僅3個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從產品角度來看,眾多創新藥企的產品在海外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成果。例如,百濟神州的多款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臨床試驗,并在多個癌種的治療上展現出良好療效,其產品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
不僅如此,中國創新藥企在國際合作方面也不斷深入。三生制藥與輝瑞就PD-1/VEGF雙抗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的開發、生產、商業化權利達成合作,首付款潛在總金額超60億美元。恒瑞醫藥將三款GLP-1類創新藥除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權利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潛在總價值超過60億美元。這些合作案例表明,中國創新藥在全球創新藥產業鏈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不再僅僅是模仿者,而是逐漸成為創新的引領者。
來源:醫藥魔方
競爭格局與未來挑戰
隨著創新藥行業的火熱發展,行業競爭格局也日益激烈?!?024胡潤中國醫療新勢力企業》中,位列榜單第二的艾博生物以mRNA技術突破海外專利壁壘,科望醫藥加速腫瘤免疫治療國際化布局,賽賦醫藥通過CGT研發服務助力超4000項創新藥項目;《2024胡潤中國500強》里,恒瑞醫藥位列23名,出海交易創紀錄,百濟神州憑借澤布替尼全球化銷售實現業績高增。
在國內市場,創新藥賽道呈現“千帆競發”的態勢,傳統藥企與新興Biotech公司正上演著一場研發實力的博弈。以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為代表的傳統藥企,憑借深厚的資金儲備與成熟的生產體系,通過自主研發與外部合作雙輪驅動,加速創新藥管線布局。恒瑞醫藥2024年研發投入達65.83億元,持續推進多個1類新藥臨床試驗。而像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Biotech企業,則憑借靈活的機制與創新基因,聚焦前沿技術領域,在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等細分賽道搶占先機。在熱門靶點如PD-1、GLP-1等領域,競爭尤為激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內卷”現象。
放眼國際市場,中國創新藥面臨著來自歐美傳統制藥強國的嚴峻挑戰。跨國藥企如羅氏、輝瑞、默沙東等,依托百年研發積淀,在基礎研究、臨床轉化、藥物發現等環節形成深厚技術壁壘。以羅氏為例,2024年研發金額超148.52億美元,其憑借在腫瘤領域的長期深耕,構建起覆蓋多個靶點的產品矩陣,且單個藥物年銷售額常突破百億美元。此外,這些國際藥企還擁有全球化的銷售網絡與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輝瑞通過并購與戰略合作,產品覆蓋全球超150個國家和地區,成熟的商業化體系使其新藥上市后能迅速占領市場。
圖片來源:胡潤百富
港股創新藥的暴漲,本質是資本對中國創新藥行業的重估。當前BD交易的爆發與出海進程的提速,正推動行業突破傳統研發邏輯:政策端藥審改革與醫保分層支付體系的落地,打破了創新藥商業化的周期瓶頸;技術端1類新藥IND受理量年增長的背后,是前沿領域研發能力的顯著提升。
唯有在前沿賽道形成技術壁壘,并構建覆蓋全球市場的商業化體系,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真正建立話語權。
本文由胡潤百富綜合整理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