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大學的就業成績單,堪稱職場賽道上的黑馬。在傳統學歷內卷愈演愈烈的當下,這類院校憑借“技能+學歷”的雙輪驅動,硬生生在就業市場撕開一道口子。《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近3年,職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0%左右,彰顯了職業本科強大的就業實力。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便是這場職教改革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作為甘肅省唯一的資源環境類本科層次職業大學,該校近8年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連續保持在98%以上,2024屆7490名畢業生中,90%以上已在畢業前落實工作單位,崗位供需比達到1:3.2,學生人均手握2-3份offer成為常態。這種“供不應求”的就業盛況,源于學校精準的專業定位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蘭資環的就業去向堪稱亮眼。畢業生主要流向地質、氣象、冶金等行業,這些領域國企占比高,如中鋁集團、金川集團等優質企業。這種就業質量的提升,得益于學校“崗課賽證”四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完成專業課程學習,還需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參與行業競賽,部分專業甚至將企業真實項目納入教學計劃。
蘭資環的就業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獨特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與鄂爾多斯市應急管理局、絲綢之路信息港等政府部門共建“人才工作站”,與中鋁集團、金川集團等龍頭企業組建國家有色金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形成“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的閉環。
例如,學校與中鋁集團合作的“中鋁校企直通車”項目,學生在校期間即參與企業技術攻關,畢業后直接進入中鋁旗下企業,享受“兩年以上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定崗、定級、定薪”待遇。這種深度合作不僅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更讓學生在校期間就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蘭資環的就業工作早已超越傳統“推薦崗位”的范疇,形成了覆蓋職業規劃、技能提升、求職指導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學校從大一起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MBTI測試、行業大咖講座等方式,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方向,給學生職業啟蒙。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學校設立“技能提升周”,邀請企業工程師入校開展專項培訓。
蘭資環的就業奇跡,本質上是職業教育回歸本質的勝利——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紐帶。在這里,學生不再是“刷題機器”,而是掌握真才實學的技術能手;學校不再是“學歷工廠”,而是鏈接教育與產業的橋梁。這種模式證明,職業教育完全可以培養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為學生鋪就一條光明的職業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