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話與哲學之間,存在著一片模糊卻充滿張力的地帶,《小王子》就誕生在這片交界之地。圣-??颂K佩里用童真的筆觸書寫出深邃的哲思,使得這部作品超越了年齡與文化的界限。劉梁劍教授的《哲學家的小王子》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深入挖掘其中的哲學意涵,讓我們重新認識到:《小王子》不僅是一個寫給孩子的溫馨故事,更是一部能夠幫我們“馴養”靈魂的作品。
《哲學家的小王子》借用“馴養”一詞,描繪了作者與這部童話相識相伴的歷程。它不僅解釋了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獨特關系的建立方式,還揭示了意義的來源與責任的本質?!榜Z養”的意思是建立感情聯系,“要想跟人建立情感聯系,就需要跟他處熟,而處熟是需要花時間的”。當小王子與玫瑰、狐貍彼此處熟后,他們在對方的世界中都獲得了不可替代的獨特性。馴養不是控制,也不是占有,而是一種通過時間、耐心與連續互動建立起的親密關系。
書中寫到“經馴養而與周遭世界建立羈絆,于是世界變得有意義,從‘客觀’的事實世界轉化為‘主觀’的意義世界?!蓖ㄟ^馴養,我們與天地萬物共同進入一個彼此聯結的世界,在其中相互承擔責任,不再麻木不仁,真實地感受彼此的痛癢。圣-??颂K佩里能在沙漠中愛上那片荒涼之地,因為他與它建立了深刻的精神聯系?!榜Z養”所帶來的責任與體驗,并非源于對普遍存在的抽象凝練,而是植根于具體關系中的真實情感。儒家講“仁者愛人”,也正是從具體的親情出發,推己及人,最終達到“民胞物與”的境界。
通過對“馴養”的深入闡釋,《哲學家的小王子》對人際關系、生命意義與倫理責任進行了深刻反思。在當今人類社會日益疏離的時代,只有用心“馴養”,我們才能真正地與世界建立聯系。
此外,劉梁劍教授指出圣-??颂K佩里通過飛行這一極限體驗,“在精神上卻由此時時得以進入臨界狀態”,在平凡中看見神圣,在危險中感受生命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訓練自身提煉精神價值的眼光,用心感受那些看不見的本質,這有助于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小王子》中B612號小行星上有一種猴面包樹,不及時拔掉就會把星球撐裂,這隱喻著現實世界中潛藏的危機。當今人類憑借科技,使地球在空間意義上成為一個像B612般的小寰球,但也因此帶來了危險。不同的國家、文明體之間的爭斗、沖突、戰爭若不加以控制,會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戰爭因占有而起,真正的“擁有”不是占有,而是“馴養”,“小王子馴養了他的花,于是他‘有’一朵花兒”。這種建立在情感聯系與責任承擔基礎上的關系模式,為構建和平世界提供了基礎。在這樣的關系中,對方不再是實現自我目的的工具,而是值得為之付出的存在。由此延伸至文明之間,若想避免沖突、走向共生,就必須摒棄傲慢,轉而尋求“共同性”的價值基礎。不同文明應從“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最終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不僅是理想,更是現實所需。
面對當今世界的分裂與對抗,《哲學家的小王子》呼吁一種更開放、包容的思維方式:“改變思維,轉換視域,從‘以邊界觀之’到‘以場觀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我與他人、我與萬物的‘痛癢相關’”,從而超越民族、國家與文明的界限,邁向一個更加公正與和平的人類未來。
《小王子》不僅是一部童話,更是一個“非典型的倫理學文本”?,F代倫理學已經從尋求良好生活之道的實踐智慧,蛻變為學科內部自娛自樂的專業知識,“一些倫理學家在學術論著中研究倫理,而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完全不講道德”,這正是倫理學與其原初使命脫節的表現?!墩軐W家的小王子》提醒我們,倫理之為學,首先不是理論,而是提升生存境界的成人之學。
圣-??颂K佩里通過對“馴養”這一詞語的重新賦義,將日常語言打磨成富有哲思的語匯,使它既能承載生活經驗,又能引導生活實踐。這種方式既出離于生活,獲得反思生活之道的必要間距,又無時不在生活之中,避免陷入過度反思。由此來看,《哲學家的小王子》提供了一種做漢語言倫理學的方法:以具體生活為起點,以語言為媒介,以倫理為關切,在古今中外的交匯中重拾哲學與生活的根本關聯,與天地萬物走向共同的世界。
《小王子》是一場童話與哲學的邂逅,它曾在青春的風中搖曳,如今又在歲月沉淀后的成年星空上閃爍。在所謂的“正事”中,我們不經意間遺忘了那份童真的邀請,幸而在《哲學家的小王子》中,心靈得以重返那片純凈之地,仿佛時光倒流,靈魂悄然返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