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維圖新旗下智能網聯汽車平臺公司南京四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四維智聯”)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背靠滴滴、騰訊、聯發科的智能座艙企業,正試圖在汽車智能網聯行業洗牌中完成"背水一戰"。
目前,四維智聯在國內一級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十,但市占率僅有0.1%。與此同時,四維智聯對既是大客戶也是股東的供應鏈企業的依賴度高,使其盈利能力和市場拓展空間受限。
招股書顯示,四維智聯2022年—2024年累計虧損8.47億元,平均年度虧損2.8億元,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僅8988萬元。作為四維智聯的母公司,四維圖雖然近兩年歸母凈利潤減虧明顯,仍處于虧損狀態,將四維智聯分拆上市成為四維圖新尋求突破的路徑之一。
對大客戶兼股東依賴度高
四維智聯成立于2018年,由四維圖新原智能網聯業務分拆獨立運營,專注于智能座艙軟硬件全棧解決方案,其核心產品包括AI助手、Welink3智能交互系統、地圖導航等軟件方案,軟硬一體解決方案提供汽車影音系統等標準域控制器,以及座艙、艙行一體、艙泊一體和駕艙一體的高級域控制器。
四維圖新持有四維智聯27.1%的股權,并通過四維智聯香港、四維智聯寧波、寧波智合擁有四維智聯45.32%表決權。滴滴、聯發科和騰訊,分別持有四維智聯16.46%、15.83%和4.14%的股份。此外,蔚來資本基金、博世創投也持有四維智聯少量股權。
截至2025年6月,四維智聯累計交付智能座艙軟件解決方案超1590萬套、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超155萬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四維智聯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達到行業領先地位,被中國約250家整車廠中的約20%采用,并進入15大最暢銷乘用車品牌的12款車型的供應鏈(按2024年整車廠銷量計)。例如,小鵬MONA 03采用就是四維智聯軟件解決方案。
當前,四維智聯的客戶集中度較高。2022年至2024年,四維智聯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占比從85.9%升至92.2%,其中四維圖新(控股股東)和滴滴(最大外部股東)合計占比超60%。2024年,滴滴為四維智聯貢獻了約17.26億元收入,占全年總營收的37.2%。
此次四維智聯港股IPO,是四維圖新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但因未披露具體融資額,其估值并不明朗。根據過往融資信息,四維智聯在2024年8月完成B輪融資后估值達40.7億元,但對比同行業的博泰車聯網,后者在2025年3月遞交招股書時估值120億元。
2022年至2024年,四維智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9億元、4.77億元和4.79億元。同期,四維智聯年度虧損從2.03億擴大至3.78億元,虧損占收入比率由37.9%攀升至78.9%。
此外,四維智聯的負債率高、現金流緊張。2024年四維智聯的現金及等價物僅8988萬元,但金融負債高達2.44億元,年利息支出超2400萬元;經營性現金流連續三年為負,2024年達-1.9億元。
高負債下擬募資建廠
四維智聯當前的虧損和高負債率,是由高研發投入與低收入兩方面共同導致的。2022年至2024年,四維智聯研發開支分別為1.131億元、1.034億元和2.096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率從2022年的21%攀升至2024年的43.8%。研發工作主要集中在以算力芯片為基礎的艙泊一體解決方案上。
隨著智能座艙領域的玩家越來越多,行業內卷加劇,四維智聯必須長期保持高投入,其在招股書中關于募集資金的用途說明中,研發和制造被列為重要方向。
四維智聯雖然在技術層面構建了從芯片調度到場景化服務的全棧能力,但對供應鏈高度依賴,缺乏自主化生產能力,其硬件產品依賴外包生產,包括域控模組、通信模組、WIFI模組等。
2022年至2024年,四維智聯的采購成本分別為2.579億元、2.563億元和1.823億元。四維智聯在招股書中表示,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的成本波動已影響并將持續影響盈利能力。
思瀚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芯片成本占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總成本的20%至35%。四維智聯對芯片的采購比較穩定,其標準域控制器所需的芯片主要采用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的AC、QC系列芯片,艙泊一體、駕艙一體解決方案是基于高通和聯發科的8155P、MT8676等系列芯片。
同樣作為智能座艙供應商,四維智聯的競爭對手之一億咖通,其安托拉1000SPB艙行泊一體的解決方案采用旗下芯擎科技與安謀科技聯合打造的芯片,性能比肩高通驍龍8155,開始對外供貨并已供貨給紅旗車型。
“座艙企業大都‘兩頭受氣’,上游芯片壟斷、下游車企壓價,中游企業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在四維智聯的商業模式里,對它和對它的客戶而言,自建組裝工廠是重要且有必要的。如果別人給你代工,有些要素就不是你能夠掌控的,比如質量、售前售后服務。” 芯流智庫創始人楊建楷表示。
四維智聯在招股書中表示,憑借獨立的硬件生產能力,預期將提升對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的控制力,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和供應鏈風險。
(作者 周信)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周信
行業產業報道部記者 關注汽車產業發展,對新能源、儲能及動力電池關注較多,擅長深入報道及行業分析。聯系郵箱:zhouxin@eeo.com.cn 微信號:zx135524374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