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男子高溫下中暑身亡,送醫時體溫近42℃。這不是“熱暈了”那么簡單,是身體系統崩潰的結果。
有人覺得“熱死”是夸張,2023年研究數據卻扎心——熱射病院內死亡率超50%。體溫37℃是人體底線,超40℃就像拉響警報。
頭暈、乏力是初期信號,硬扛下去會到熱痙攣、熱衰竭。最危險的是熱射病,核心體溫沖過40.
5℃,大腦先“罷工”。患者可能還能自己走,幾小時后就昏迷,這叫“隱匿性危重”。
廣東濕度大,汗蒸發不了,散熱機制失靈,像被關進蒸籠。有人以為年輕人扛得住?錯!
環境熱過身體調節能力,誰都危險。2024年6月數據顯示,全國熱射病死亡病例在增多。
極端高溫不是偶然,氣候變化正頻繁挑戰生理極限。“遲發性中暑”更難防,高溫時沒事,回家突然高熱嘔吐。喝水能補水分,可躲不開高溫環境,喝再多也白搭。
華南沿海濕度高,穿不透氣衣服,等于自己裹保溫袋。很多患者事后說“當時已經不對勁”,但不對勁時往往晚了。
熱射病不是意志力考驗,是生理極限被擊穿的結果。體溫每升1℃,代謝率漲13%,器官超負荷運轉。醫學界早說熱射病和心梗、腦卒中一樣危險,公眾認知卻不夠。
高溫下的勞動者最苦,防護不足、休息不夠,風險加倍。
“六月天,火煉山”,廣東這天氣,熱得人直冒油。
中暑會死人,不是嚇唬人,是多起悲劇驗證的事實。
別等身體“不報信”才重視,頭暈、心跳快時趕緊躲陰涼。高溫預警不是形式,每條中暑新聞都是能避免的悲劇。
對高溫的敬畏,該像防電、防火一樣刻進骨子里。
熱射病不會給第二次機會,時間就是生命。
聲明:本文為健康科普,具體癥狀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