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新起點“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小米推出首款AI智能眼鏡,定位面向下一個世代的個人智能設備,為小米人車家全生態再添一步棋,售價1799元起,劍指Meta雷朋市場地位。據財聯社援引供應鏈人士消息,小米AI眼鏡攝像頭模組由歐菲光獨供。
頂配供應鏈曝光,小米重注AI眼鏡賽道
據潮電智庫從產業鏈處獲悉,小米AI智能眼鏡影像系統由核心供應商歐菲光獨供,搭載索尼定制IMX681傳感器,歌爾股份代工。核心配置采用“高通AR1+恒玄BES2700”雙芯片架構,相比Meta單芯片方案,音頻場景功耗降低30%。 該產品同時整合了舜宇等廠商的鏡頭解決方案,最終實現行業首款國產定制攝像頭AI智能眼鏡。
知名分析師指出:“雙芯片設計是小米突破續航痛點的關鍵”,結合自研高密度硅負極電池技術,整機續航能力較行業標桿提升64%。
定價策略擊穿市場
小米此次推出三個版本:標準版1999元、單色電致變色版2699元、彩色電致變色版2999元。這一定價直接擊穿Meta雷朋近300美元(約合2170元人民幣)的價格防線。科技博主@數碼閑聊站評價:“小米入局標志著AI眼鏡從極客玩具向大眾消費品轉型的拐點到來。”
技術突圍:自研生態+場景革命
根據小米專利文件,新品將實現三大突破:
- 電致變色鏡片:與小米汽車同色系設計,自動調節透光率;
- 端側AI能力:支持實時翻譯、物體識別,響應速度<0.5秒;
- 全場景互聯:打通小米汽車/手機/家居,實現導航信息眼動追蹤。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新近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Smart Eyewear)市場出貨量達148.7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82.3%。
其中,全球音頻和音頻拍攝眼鏡市場出貨量為83.1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219.5%;增強現實/虛擬現實(AR/VR)市場出貨量為65.6萬臺,同比增長18.1%。小米依托其智能手機的市場占有率,擁有天然的生態轉化優勢。
行業洗牌在即,巨頭暗戰升級
目前華為已積累5代音頻眼鏡技術,vivo組建專項團隊,OPPO專利顯示研發光波導AR眼鏡。然而2025年AI眼鏡市場仍面臨挑戰:
- 滲透率不足2%(Strategy Analytics數據)
- 日均使用時長<1小時(Wellsenn XR用戶調研)
當1999元的小米AI眼鏡裝上歐菲光、舜宇和索尼等頭部廠商定制鏡頭、雙芯片和汽車級變色鏡片,這場由雷軍發起的“視覺革命”,可能比智能手機普及來得更猛烈。畢竟在性價比面前,所有極客幻想終將落地成日常。
知名分析師表示:“AI眼鏡需證明自己是獨立入口,而非手機附件。”小米能否通過價格+生態破局,或在不久的將來即見分曉。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或AI,僅為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