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民族被稱為流浪的民族,居無定所是他們的標簽。
從中世紀以前的羅馬鎮壓開始,再到中世紀被視為異教徒。
以及二戰期間被德國瘋狂驅逐,猶太人行走的每一步,似乎都被隔絕于整個世界之外。
猶太精英曾經為自己喊冤,聲稱整個世界都容不下猶太人。
但仔細研究過他們思想文化的哲學家們卻認為,猶太人承受的一切對待都不冤。
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格爾更是直接說,猶太人的信仰,與世界都對立。
猶太信仰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縱觀猶太民族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
他們的每一次被驅逐、被打擊、被發賣,表面上是政治和經濟的沖突。
但實際上其實是思想信仰的碰撞。
猶太人的信仰,從“應許之地”中就能體會一二。
他們把亞伯拉罕奉為金神,上帝與亞伯拉罕對話,賜予他們應許之地,給予他們美好的生存家園。
在對上帝絕對崇拜的基礎之上,猶太人制定了一套以宗教為核心的行為規范。
大到爭奪領地,小到吃喝拉撒,猶太人的每一個行為,都要在規范體系之內進行。
他們引以為豪的猶太教,與世界產生過三次劇烈的碰撞。
其中第一次發生在公元1世紀前后,當時的猶太人先戰勝了阿拉伯民族。
后來又被羅馬人逼到天涯海角。
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這是無數宗教信徒眼中的圣城。
猶太人想要建國,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完全占領耶路撒冷,把巴勒斯坦人趕出棲居地。
他們成功了,但天道好輪回,羅馬人也來了。
羅馬人的宗教信仰,具體可以投射到西方的神話體系中來分析。
他們并不遵從唯一的上帝,也不信奉某一個神的絕對權威。
而是崇拜眾神,把神的旨意與人類的生活結合起來。
相比之下,猶太人信奉唯一上帝的思想,在羅馬人的眼里屬于冥頑不靈。
他們無法扭轉猶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使用暴力手段來進行鐵血鎮壓。
于是羅馬人攻破耶路撒冷,把猶太人的圣殿摧毀了一堆廢墟,讓這群猶太人體會了一次被別人驅逐出家園的感覺。
昨天的阿拉伯民族,就是今天的他們。
此后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猶太人一直在流浪。
他們的夢想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建立一個只屬于猶太種族的國度,建設一片只尊崇唯一上帝的土地。
他們輾轉流浪過許多地方,在中世紀來臨之前到達歐洲。
并且在中世紀與歐洲的宗教思想又迎來了第二次碰撞。
了解世界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紀的歐洲是宗教籠罩之下的地獄。
偏執的宗教信徒致力于把每一個不同信仰的公民打成異教徒。
并且用慘無人道的方式剝奪異教徒的人權。
像巨石碾壓,大火焚燒,獻祭性命,這些都是中世紀司空見慣的手段。
歐洲人的基督教體系當然也講究對上帝的信仰。
但他們所謂的上帝和猶太人信仰體系中的上帝并不完全一致。
基督教以原罪論為基礎,他們認為每一個人生而有罪。
一生中做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贖罪,以便于死后到達天堂,與上帝對話。
上帝的存在對于世俗生活而言是一種精神符號,也是規范和引領。
但猶太人卻將上帝與亞伯拉罕的關系視為唯一,不遺余力地反對基督教。
以此來彰顯猶太宗教的正統性。
上帝只有一個,對于兩種宗教而言,這是非此即彼的命題。
歐洲教堂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當然要打壓猶太宗教。
并且把猶太人的一切行動都解讀為異教徒的掙扎和破壞。
教皇領導之下的那些殘忍手段,猶太人也沒少領教。
按理來說,經過前后兩次經驗教訓,猶太人應該學聰明了吧。
至少在沒有掌握屬地權之前,他們不宜太過高調和囂張,韜光養晦是個明智的選擇。
但真實歷史中,猶太人并沒有學乖。
否則二戰爆發之前,他們大范圍定居歐洲時,就不會用經濟手段壓迫以德國人為主體的歐洲民眾。
損害傳統貴族的權益了。
這樣看來,二戰時納粹德國對猶太人作出的集中屠殺等行為,雖然惡劣,但也是有跡可循。
第三次激烈的碰撞,看起來像是種族之間的鎮壓。
但本質上仍然是信仰的高度隔離。
在德國,在整個歐洲,猶太人都無法融入。
哪怕如今的猶太精英階層已經滲透到了發達國家的財團當中,掌握了高層權力,這個事實也無法改變。
關于思想信仰的巨大差異,哲學家黑格爾系統分析過猶太教的不同。
黑格爾認為,猶太信仰與整個世界對立,沖突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從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中可以看出,歐洲經過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紀教皇的權威濾鏡。
把開放和民主的觀念融入到了宗教體系的建設當中。
他們信奉上帝,他們整日把耶穌掛在嘴邊,但他們的一切世俗活動并不僅僅圍繞著上帝來展開。
宗教是上層建筑的產物,而經濟基礎才是他們建設的重點。
所以經過思想啟蒙運動,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百花齊放,資產階級順利的登上歷史舞臺,落后的糟粕則被時代所淘汰。
但是反觀猶太教,直到今天為止,猶太人依然堅持傳統的一套思想觀念。
他們仍然把具體個人的世俗生活框定在猶太教的規則體系之內。
不允許有人背棄上帝,更不允許有人在上帝之外建設出第二個信仰。
如今的猶太教,從表現方式來看,無限趨近于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
這股可怕的掌控欲和壓力,讓他們與整個開明的世界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黑格爾還提到猶太教是一種沒有進階完成的宗教。
它是落后的,是殘缺的,無法適應現實世界的發展變化。
猶太教對猶太人的控制達到了深入骨髓的水平,沒有人能夠從單一的抽象神的概念中走出來。
他們的宗教體系完全封閉,不具備吸納其他優秀文化元素的能力。
但是放眼整個世界,任何一種想要可持續發展的宗教,都不會是這個樣子。
姑且不論今天的宗教種類,只需要看看中國古代三教合一的歷史階段。
就能明白吸納和開放的含金量。
三教合一之前,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而佛教屬于外來宗教體系。
儒家文化則是以宗教信仰更為高階的思想學術潮流。
三者從本質上來看是完全不同的個體。
但是他們共同在中國的本土文化中互相交融,不僅適應統治階級的統治需求。
也能適應普通民眾的生活訴求。
有交流,有吸收,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宗教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而閉塞的猶太教沒有對內對外的輸出和輸入體系,沒有開放且充分的信息溝通渠道。
它和世界其他思想文化之間只能進行碰撞,而無法將火花轉化為精彩的自我呈現。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可以把猶太教看成固步不前的產物。
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猶太教所宣揚的某些精神理念,與猶太人的所作所為完全背道而馳。
尤其是以色列如今公然違反人道主義精神,大肆殘害巴勒斯坦平民。
聯想到猶太教教義中的某些冠冕堂皇的言語,就更能讓人感受到猶太人的表里不一。
一個自我封閉的球體,不斷和地球碰撞,無法打開自己的觸角,那么它終會掉下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