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運動熱情高漲,但突如其來的健康隱患可能就藏在運動的瞬間。近日,閔行區中心醫院接診了一位在打羽毛球時突發意識喪失、心跳驟停的男子,經緊急搶救和急診手術,患者已轉危為安。
日前,患者胡先生打羽毛球之前已有胸悶不適癥狀,但他沒太在意,誰知揮拍的瞬間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呼吸微弱,隨即心跳停止。幸好在場人員中有一名醫生,立即對其實施心肺復蘇,并緊急呼叫120。10分鐘后,急救人員趕到,心電監護顯示室顫,給予電除顫和藥物搶救后,呼吸心跳恢復。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送入閔行區中心醫院后,急診搶救室醫師接力搶救,考慮其為急性心肌梗死、頻發惡性心律失常,搶救過程中予10多次電除顫,當天心內科為其進行急診冠脈造影手術,發現左前降支完全閉塞,迅速進行吸栓、支架植入術,最終血流恢復。目前,胡先生情況穩定。
“后來得知,這位患者有高血壓史,但平時沒有規律服藥。”閔行區中心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史魯東說,規律鍛煉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但并不是保險箱,年輕也不是保護傘。 生活中會遇見一些高血壓、高脂血癥的年輕患者拒絕服藥治療,靠體育鍛煉來“治愈”疾病,這種理念是不可取的。
夏日運動提醒
1.運動猝死:年輕人“無形殺手”的真相
羽毛球、網球、馬拉松等非對抗性運動中,出現運動性猝死,已成為年輕群體猝死高發場景。多為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發作所致。
黃金救援窗口:第一時間的AED除顫及心肺復蘇(CPR)是搶救關鍵。要抓住“黃金4分鐘”,搶救越及時,成功率越高(每延誤1分鐘救治,存活率下降7%—10%)。
2.夏季高溫運動:脫水可引發“致命三聯征”
發病當日氣溫達36℃,運動中大量出汗未補水。
脫水→血栓風險:體液丟失導致血液濃縮,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能堵塞冠狀動脈引發心梗。
脫水→電解質失衡:血鉀<3.5mmol/L可直接誘發室速室顫。
脫水→心率飆升:心臟為散熱需加倍做功,加劇心肌耗氧。
防護建議:及時補充含電解質飲料(鈉、鉀),避免高溫時段劇烈運動。
3.“健康年輕人”并非“免死金牌”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能在青年期已形成,某些不穩定斑塊就像“薄皮大餡餃子”,一旦破裂堵塞血管即可導致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4.信號別輕視!運動不適的“三階警報”
運動中出現以下癥狀需立即停動:
一級警報(警戒階段):胸悶、呼吸不暢、莫名乏力
二級警報(高危階段):胸骨后壓榨痛、左肩放射性疼痛、冷汗
三級警報(瀕危階段):眼前發黑、意識模糊
保命口訣:“運動難受馬上停,癥狀持續速就醫——寧可虛驚一場,不可終身遺憾!”
記者:陳美玲
供稿:區衛生健康委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