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前言:
最近有個新聞挺有意思的。印度國防部下了個狠決定——不準印度軍機上出現哪怕一顆中國制造的螺絲釘!聽上去很有氣勢,可實際上難以實現。
印度現在對中國產零部件的依賴程度,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就拿稀土來說,中國提煉生產了世界上90%的稀土,雖然印度自己也有儲量,排在全球第五位,但提純技術還是得靠中國。印度商務部長都坦白說了,他們的稀土戰略儲備不到3個月,急需要和中國談判補充庫存。
印度軍工需要的鎢、鉬這些稀有金屬,還有火藥推進劑、復合裝甲材料,60%以上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印度國防部要求排查出供應鏈上所有的中國產零部件。
不是說中國會賣武器給印度,而是說,有中國原料、中國半成品、中國零件,就都不行。
初心是能理解的,印度現在把中國當假想敵,自然要看看供應鏈的薄弱處,看會不會被中國卡脖子。
現在這事兒弄的有多尷尬呢?
最開始印度軍方的調門起的是很高的,說沾邊中國的都不用,要確保印度武備的獨立性。
結果初步調查結果出來以后,口風立馬就變了……變成「梳理供應鏈依賴關系,并對成本結構及技術轉讓流程展開深入評估」……
為什么前后口徑變化這么大?就是發現,一排查,都繞不開。
雷聲大雨點小,口號撞上了全球化的墻
印度此次審查的“重中之重”,是無人機領域。據報道,5個月前,印度國防部突然叫停了一項價值數億美元的400架無人機采購合同,理由是這批無人機“含有中國零件”。
更諷刺的是,印度軍方此前曾多次公開稱贊中國無人機的性能——從大疆的消費級產品到翼龍的軍用型號,中國無人機憑借性價比和技術成熟度,早已占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印度試圖在無人機領域“去中國化”,本質上是將政治焦慮投射到了軍事裝備上。
可問題是,現代戰爭里,無人機就是“快消品”,要的就是量大、便宜、打掉了不心疼。
在這方面,中國是全球的“超級工廠”,連民用無人機都能分分鐘魔改成武器。反觀美俄歐,造是能造,但價格金貴,誰都做不到像下餃子一樣往前線送。至于印度自己,壓根不具備大規模生產低成本無人機的能力。
于是,一幅奇景出現了:嘴上喊著抵制,身體卻很誠實。印度供應商們通過第三國轉口、層層“洗白”,繼續采購中國零件。特別是在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系統里,要是真把中國部件全剔除,許多印度產品恐怕就只剩個螺旋槳了。
光鮮的制造業數據,遮不住軍工的“豆腐渣”底子
平心而論,印度的制造業確實進步了。全球占比從1995年的1.5%爬到2023年的3.2%,世界第五的名頭聽著響亮。
但這層光鮮的外衣,蓋不住軍工體系的虛弱內核。就拿印度引以為傲的“阿瓊”坦克來說,號稱一半零件國產化,聽起來不錯。可實際上,這輛“印度驕傲”的發動機、火控系統、電子設備全是“進口貨”,而且故障率奇高,笨重得像頭鐵牛。
更要命的是,印度軍工的命脈,攥在別人手里。2023年的數據顯示,70%的國防電子元件、90%的特種合金,全靠進口。這種供應鏈,脆弱得像豆腐渣。俄羅斯一度斷供熱成像儀,印度的T-90坦克生產線就差點熄火。
這暴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印度能造殼子,但造不出“靈魂”。沒有堅實的底層工業和材料科學,所謂的國防自主,不過是沙灘上蓋樓,風一吹就倒。
手握稀土礦,卻解不開中國的技術鎖
稀土,這個現代軍事工業的“維生素”,是印度另一個繞不開的中國結。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優勢在于稀土儲量,其實不然。印度自己就是全球第三大稀土儲量國。中國的真正王牌,在于近乎壟斷的稀土冶煉和分離提純技術。
中國能把稀土原料加工成純度極高、性能各異的高附加值產品,而印度呢?盡管坐擁礦山,但技術不過關,提煉合格率不到三成,產能僅占全球的0.5%不到,還基本是低端貨。
這種技術上的“鎖喉”,比資源壟斷更可怕。它意味著即使印度把全國的稀土礦都挖出來,也無法轉化為現代武器需要的高性能磁鐵、激光材料和傳感器。這再次證明,工業的強大,不在于你擁有什么,而在于你能做出什么。
“去中國化”不是安全牌,而是打給美國的“投名狀”
既然明知不可為,印度為何還要硬著頭皮喊“去中國化”?因為這出戲,本來就不是演給自己看的。
取消無人機訂單的戲碼,偏偏挑在總理莫迪訪美前上演,這哪里是安全審查,分明是遞給白宮的一份“投名狀”,清晰地表達“我跟中國不對付”的立場。
印度在國際舞臺上,向來是個精明的“平衡木選手”。俄烏沖突中,它能前腳跟美國搞聯合軍演,后腳就繼續大買俄羅斯的石油,在兩個大國間左右逢源,玩得風生水起。
“去中國化”的口號,對內可以煽動民族情緒,為“印度制造”的政策背書。對外可以向西方示好,換取技術和戰略支持。這是一筆精打細算的政治賬,安全考量?恐怕得往后稍稍。
然而,美國、法國這些“新朋友”也不是傻子。技術合作可以,給錢給裝備也行,但最核心的技術代碼和圖紙,絕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這種留一手的合作,永遠無法讓印度實現真正的自主。
結語
當印度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拼湊出一件“國產”武器,卻發現里面仍然藏著一堆“中國小尾巴”時,這種抵制就顯得無比滑稽。
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與其在“去中國化”的政治表演上耗費心神,不如老老實實地蹲下身子,一塊磚一塊磚地夯實自己的工業地基。
當口號的喧囂散去,冰冷的產業鏈現實,才是唯一的主角。
參考信源:
印度國防部將啟動一項全面軍購審查 排查中國零部件——新浪財經2025-07-03
印媒:印度國防部將啟動一項全面審查,排查軍隊裝備中的中國產零部件——觀察者網2025-07-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