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宣赫老師的手指懸在脈案上,輕輕一點:“風邪像山里的流寇,專挑身體薄弱處下手。”診室里那位54歲的患者,上個月還因為膝蓋腫痛彎不了腰,隔天疼痛就竄到肩膀,陰雨天更是全身如錐扎。這種
游走性風濕痛
,正是中醫說的“行痹”——風邪帶著寒濕,在經絡里“打游擊”。
左手寸脈浮是表邪沒清干凈,關尺沉遲說明腎脾陽氣不足
。”施老師收回搭脈的手,在病歷上畫了條波浪線,“中焦虛寒好比城門沒關嚴,風邪自然乘虛而入。”
破局:截斷風邪的退路
初診時患者佝僂著背,施老師開出
獨活寄生湯加減
。他打了個比方:“獨活、防風是驅風的哨兵,桑寄生、杜仲補肝腎像修城墻,肉桂、細辛好比太陽曬化寒冰。”
七天藥后
,患者說錐刺感輕了,但一喝酒左腳就鉆心疼。施老師搖頭:“酒是濕邪的糧草,得轉守為攻!”
二診換成
八味腎氣湯
,附子、桂枝加量。老師指著患者淡白的舌苔:“
舌像棉絮是命門火弱
,得把腎陽這把火燒旺。”又添了威靈仙、路路通疏通經絡,像清路障的工兵。
三診時患者已能打球,可天氣一變又疼。老師提筆加了淫羊藿、干姜:“這是給陽氣添柴火,讓寒邪無處躲藏。”
到第八診,患者挺直腰板進門,施老師按著他平穩的脈象叮囑:“風濕像草寇,潰退了也得定期巡查。”
施宣赫的防風四策(百姓實用版)
避邪如避箭
“別小看空調房穿長褲、雨天繞積水。”施老師總提醒診室里的年輕人,“
毛孔開著時吹風,等于開門迎賊
。”他教人用生姜3片、花椒10粒煮水熏關節,自制成“驅寒小暖爐”。
守好脾胃“糧倉”
“冷飲會澆滅脾胃的火爐,酒濕像膠水糊住氣血通道。”他推薦晨起喝
生姜紅棗粥
(生姜5片、紅棗10枚、粳米100克),“糧倉暖和了,邪氣才斷供”。
疏通經絡“河道”
久坐的人,他教一招“抱膝搖櫓式”:坐著抱膝左右輕晃。“
氣血暢通如活水,風邪想停也留不住
。”每小時做三分鐘,比貼膏藥管用。
激活陽氣“衛兵”
“腎陽是身體的守城兵。”施老師讓患者晨起含兩瓣核桃,雙手搓熱捂后腰百次,“后腰是腎的烽火臺,搓熱了能點燃衛兵的士氣”。
結語:正氣長存,邪不可干
診案合上時,施老師筆尖頓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的古訓旁。看著患者從扶墻走到健步如飛,忽然明白:游走的風痛是邪氣在體內畫地圖,而中醫要治的是整片“疆域”——糧倉滿、河道通、城墻固,風邪再狡猾也只得繞道。
施老師的小叮囑
陰雨天佩艾草香囊驅風邪;
關節隱痛用吹風機溫灸膝眼穴;
睡前泡腳到微汗,引邪出表。
聲明
:本文整理自施宣赫老師臨床經驗,僅供中醫知識科普。個體差異需專業辨證,用藥請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