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火熱行情,7月以來多家創新藥公司拿下臨床批件,迪哲醫藥的一款全球首創新藥獲美國FDA加速批準上市。不過,行業特性決定了前期高昂的研發投入,包括迪哲醫藥在內,A股尚有三成創新藥企業去年處于虧損狀態。
來源:攝圖網
“全球首創”新藥出海,迪哲醫藥直面強生
7月3日盤前,迪哲醫藥-U(688192.SH)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舒沃哲(通用名:舒沃替尼片)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準上市。
迪哲醫藥稱,舒沃哲通過優先審評程序獲得批準上市,成為目前全球首個且唯一在美獲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國創新藥,是中國首個獨立研發在美獲批的全球首創新藥。
NSCLC即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約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至85%。EGFR基因突變是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發生異常改變,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之一,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數據(GLOBOCAN)顯示,在我國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的比例高達40%至50%。
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Exon20ins)是一種罕見突變,在我國NSCLC患者中的發生率為0.3%至2.9%。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EGFR Exon20ins NSCLC新發患者約3.2萬人,預計到2030年約4.1萬人。其中,有25%至40%的EGFR突變患者因病程進展嚴峻無法進入二線治療。
迪哲醫藥稱,作為目前EGFR Exon20ins NSCLC二/后線唯一的標準治療方案,舒沃哲填補了該領域近20年的臨床空白,也是當前該領域全球唯一全線擁有中、美“突破性療法認定”的藥物。近日,舒沃哲一線治療EGFR Exon20ins NSCLC的全球Ⅲ期確證性臨床研究“悟空28”完成全部患者入組,正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開展。
在國內,舒沃哲于2023年8月獲批上市,當年實現銷售收入9128.86萬元。隨著2024年6月公司第二款商業化產品高瑞哲上市,迪哲醫藥全年銷售收入達3.60億元。2024年11月,舒沃哲和高瑞哲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2025年開始正式執行。
競品方面,國內針對EGFR Exon20ins NSCLC的研發管線還有艾力斯(688578.SH)的伏美替尼、鞍石生物的安達替尼(PLB1004)、越康生物的YK-029A等,其中安達替尼的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今年4月,強生的埃萬妥單抗注射液在國內上市,被看作舒沃哲的最大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迪哲醫藥已經有兩款商業化產品,但隨著研發投入增加,公司尚未實現盈利。2025年7月3日,公司股價漲9.54%,報收64.56元/股,自去年“9·24”以來股價近乎翻倍。
創新藥行情火熱,又有公司拿下臨床批件
回顧本輪創新藥行情,創新藥指數(861468)在4月9日錄得階段低點926.20點,6月13日觸及高點1244.86點,其間漲幅超過34%。經歷了短暫回調,創新藥指數從6月23日起震蕩走高,7月3日漲2.51%,回升至1202.29點。7月4日,該指數繼續上漲1.29%,報收于1217.81點。
當天,A股創新藥板塊有6股漲停,廣生堂(300436.SZ)、神州細胞(688520.SH)股價漲20%,塞力醫療(603716.SH)實現三連板。港股創新藥概念股也逆市大漲,華昊中天醫藥-B(02563.HK)漲55%,北海康成-B(01228.HK)漲超17%。7月4日,廣生堂、塞力醫療連板,匯宇制藥-W(688553.SH)等漲超10%。
伴隨著火熱行情,A股、H股創新藥公司本月不斷傳出新進展。
智翔金泰-U(688443.SH)披露,GR1803注射液聯合療法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GR1803注射液是智翔金泰自主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作用靶點為BCMA和CD3。公告顯示,GR1803注射液處于Ⅱ期臨床試驗階段,國內已有兩款進口的BCMA×CD3靶點抗體藥物附條件批準上市。
康辰藥業(603590.SH)的化學藥品1類創新藥KC1086片獲得臨床試驗通知書,將開展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KC1086是康辰藥業完全自主研發的一款新結構、高選擇性KAT6小分子抑制劑。靶點競爭格局方面,全球還有多款在研KAT6靶向藥,恒瑞醫藥(600276.SH)的HRS-2189進展較快,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階段。
微芯生物(688321.SH)CS231295關于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美國FDA受理。目前,全球尚無同類設計的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海思科(002653.SZ)的創新藥HSK45030分散片獲得國家藥監局下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擬用于肌營養不良癥的治療。
港股方面,騰盛博藥-B(02137.HK)與健康元(600380.SH)簽署知識產權許可及技術轉移協議,健康元將全面負責BRII-693在大中華區的開發、監管審批和商業化。作為交易對價,騰盛博藥已收到首付款,并將收到額外的開發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
BRII-693是一種正在開發的新型合成脂肽,用于治療多重耐藥和廣泛耐藥(MDR/XDR)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重癥患者。2023年6月騰盛博藥取得BRII-693的全球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2024年10月,BRII-693拿下臨床批件,獲準在國內開展Ⅰ期PK橋接研究。
基石藥業-B(02616.HK)首次披露兩款自主研發、針對自身免疫/炎癥性疾病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靶點CS2013和CS2015。公司稱,這兩款藥物具備同類最佳/同類首創潛力,目前均處于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確認階段,計劃在下半年啟動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準備工作。
公司首席執行官楊建新表示,自身免疫/炎癥性疾病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存在顯著未滿足需求,逐漸成為僅次于腫瘤的第二大疾病市場。兩款藥物共同體現了基石藥業拓展非腫瘤管線的戰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創新具有“三高一長”的特征: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A股創新藥企業去年平均研發投入近5億元,最高的是恒瑞醫藥82.28億元。從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有9家公司占比超過100%,幾乎全部為科創板未摘U公司,還有8家公司的占比在40%以上。
高昂的研發投入直接影響業績。124家A股創新藥企業中,去年有37家歸母凈利潤錄得虧損,占比約30%。而在港股的生物技術公司中,虧損占比高達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