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專注衰老與相關疾病研究的生物科技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宣布,與邁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簽署了一項總金額高達5.96億美元的獨家許可協議[1]。
根據協議,Calico將獲得邁威生物研發的IL-11靶向療法在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開發、生產與商業化權利。作為對價,Calico將支付2500萬美元的不可退還首付款,并根據項目進展分階段支付最高可達5.71億美元的里程碑款項。
雙方合作項目是IL-11靶向療法,目前僅披露了一款候選藥物9MW3811,具備抗纖維化與抗腫瘤潛力。該藥物已在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獲得臨床批準,且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了I期臨床。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雙方近期均面臨一些挑戰。
年初,Calico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的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俗稱漸凍癥)候選藥物fosigotifator,在臨床試驗中未達到主要終點,宣告失敗[2];邁威生物則是自2022年上市以來累計虧損超過30億元,今年5月赴港上市關鍵階段董事長劉大濤因涉嫌短線交易被立案[3]。
谷歌的“抗衰登月計劃”
Calico是谷歌于2013年成立的專注衰老及相關疾病的生物科技公司,被視為谷歌的“抗衰登月計劃”。
為實現這一目標,Calico招攬了一批世界頂尖的衰老研究先驅,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Cynthia Kenyon(發現改變daf-2基因可顯著延長線蟲壽命)與Daniel E. Gottschling(揭示端粒長度調控與染色質沉默在細胞衰老過程中的核心作用),就連巴克衰老研究所首席執行官Eric Verdin也曾擔任公司顧問。
自成立以來,Calico始終保持低調,鮮少接受媒體采訪,嚴禁工作人員對外透露研究進展,甚至來訪科學家也必須簽署保密協議。因此外界對其知之甚少,僅能通過公開的合作項目信息,推測Calico的研究重點。
Calico迄今投入最大的合作,是與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AbbVie)達成的戰略聯盟。2014年,雙方宣布共同投入15億美元,開發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癥等與衰老相關的療法。2018年,雙方又各自追加了5億美元的投資[4,5]。
此次合作中推進最快的是ALS候選藥物fosigotifator。
然而,今年1月公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物未能達到試驗主要終點(功能和死亡率綜合分析),關鍵次要終點如ALS功能評定量表(ALSFRS-R)、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也無顯著差異[2]。
巧合的是,競爭對手Denali Therapeutics也在同一天宣布,他們研發的ALS候選藥物DNL343在II/III 期臨床試驗中也沒能達到預期療效,導致股價下跌8.2%[6]。
Calico尚未上市,暫時無需承受股價波動的壓力,但作為一家長期高投入、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且重點項目又臨床失敗,其未來發展仍需通過母公司Alphabet的審慎評估。
Calico隸屬于Alphabet的 "其他押注(Other Bets)"部門,該部門涵蓋多家規模較小的衍生企業,業務范圍涉及從自動駕駛到抗衰老研究等前沿領域。
不過,這一板塊近年來持續虧損,2024年前三個季度營收僅為12億美元,但虧損高達33億美元[7]。
圖注:2024年Alphabet的收入構成[8]
盡管Alphabet財力雄厚,尚可承受這些前沿投資的財務壓力,但隨著公司戰略重心向人工智能等核心業務傾斜,許多高風險創新項目正面臨被砍掉的風險。
2023年,"其他押注"部門中有兩家公司實施了大規模裁員,其中包括健康和生命科學公司Verily,裁員比例高達15%,總計約240人。
雖然Calico從一開始就不是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公司,但在當前項目受挫、長期高投入尚未得到回報的情報下,確實亟需拿出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或進展,以穩定母公司Alphabet的信心。
IL-11,下一個抗衰風口?
Calico此次與邁威生物達成合作,正是瞄準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新靶點——白細胞介素-11(IL-11)。
IL-11是IL-6細胞因子家族的一員[9],最初因其促進血小板生成而被發現。近年來研究表明,IL-11在多種慢性疾病中發揮關鍵作用,不僅驅動纖維化和炎癥,還可能影響組織修復與免疫反應。
目前,全球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正在積極布局IL-11靶向藥物研發,主要集中在慢性炎癥性疾病、腫瘤、纖維化等領域。
如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制藥企業勃林格殷格翰開發的IL-11抑制劑抗體BI 765423,瞄準的是纖維化疾病,2023年開啟了I期臨床;邁威生物研發的9MW3811,則主要針對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和特發性肺纖維化。
根據市場預測,IL-11藥物市場預計在2025年至2033年期間將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2.5%穩步增長[1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頂刊Nature上發布了一項動物研究,發現抑制IL-11表達可顯著延長中位壽命(約24.9%),并改善代謝和肌肉功能,同時降低癌癥等與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11]。
這一發現使得IL-11從疾病靶點,搖身一變成為可能的抗衰老靶點,因而進入了谷歌Calico等抗衰巨頭的視野。
作為一個“新興但極具爆發潛力”的靶點,IL-11靶向療法研發仍處于早期階段,多數項目處于臨床前或臨床階段,尚無產品獲批上市,但已有部分領先企業邁入人體試驗。
在這一賽道中,邁威生物是全球少數幾家已將IL-11抗體推進臨床的企業之一,也是中國首個開發IL-11抗體藥物的公司。
其候選藥物9MW3811,,可高效阻斷IL-11其下游信號通路的活化,抑制由其介導的纖維化和炎癥病理過程,在臨床前的動物模型中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更為關鍵的是,9MW3811已在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獲得臨床試驗批準,并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具備較為成熟的臨床開發基礎。
相較于從頭開發,Calico與邁威合作能夠繞過早期研發風險,直接掌握一款已顯示出潛力的候選藥物,加快全球開發和商業化進程。
同時,邁威生物開放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授權合作模式,使Calico避開了與歐美同行在IL-11研發領域的激烈競爭,降低了進入壁壘和合作談判的復雜度。
小結
藥物的研發,總是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
曾被寄予厚望的Senolytics先鋒企業Unity,因多次臨床試驗未達預期,股價一度跳水跌停,成為行業風險的典型案例。
而輝瑞曾成功開發并上市的IL-11類藥物Oprelvekin,在完成全部臨床流程成功上市后,由于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嚴重副作用,最終被迫撤市。
但高風險也往往伴隨著高收益,如果能取得突破,創新藥物研發帶來的回報也會異常可觀。
正如此次邁威生物,即使因財務虧損和高管風波處于輿論風口浪尖,但因為公司從未停止在藥物研發上的投入,依然迎來了翻身的契機。
就在宣布與Calico達成合作的同一天,邁威生物還公布了與齊魯制藥簽署了關于其自主研發的注射用阿格司亭α的合作協議,首付款及銷售里程碑最高可達5億元人民幣,其中包含3.8億元的一次性不可退還首付款。
憑借兩項創新藥的重大商務拓展,邁威生物為投資者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實現了漂亮的反轉,消息公布當日股價即封漲停。
雖然公司未來發展仍要看后續的研發和臨床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盡管藥物研發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抗衰老之路漫長且艱辛,只要能夠抵達終點,所有付出終將值得。
—— TIMEPIE ——
號外!時光派第六屆衰老干預論壇火熱籌備中!集結哈佛、劍橋、北大、巴克研究所等40+學者與行業領袖,于9月20日-21日空降上海,衰老干預特別課程:洞悉長壽行業,搭建合作平臺丨生物極客閉門會議:聚焦抗衰實踐可復制性丨抗衰科技博覽會:五大方案,產學深度交融。千人”長壽盛會“,期待有你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