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春晚,好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趙本山的小品!那些年,他連續21年登上春晚舞臺,一句“改革春風吹滿地”火遍全國,給大家帶來多少歡聲笑語。可2012年,趙本山突然從春晚消失了,背后的事兒,到現在都還被人念叨,這其中啊,就和當年春晚導演哈文定的一堆“規矩”有關。
哈文當上春晚總導演后,一門心思想給春晚來個大改造。她覺得以前的春晚太“土”,提出要“去陳革新”,還定下了不少新規矩:說搞笑節目不能占太多時間,相聲小品都得“瘦身”;審查特別嚴,動不動就拿“低俗、庸俗、媚俗”說事;還想多捧新人,把老藝術家的機會都砍了。
那年春晚籌備,趙本山特別上心,一口氣寫了《小偷》《相親2》《火炬手》三個劇本,想著再給觀眾露一手。
結果哈文這邊直接一盆冷水澆下來:“不行,你的節目沒意義!”趙本山親自去找哈文理論,哈文卻說:“春晚不能光搞笑,得有教育意義,得傳遞正能量!”趙本山當場就急了:“老百姓過年就圖個樂呵,看春晚不就是為了哈哈一樂嗎?非得整那么嚴肅干啥?”
倆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趙本山一甩手,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對外就說自己“身體不好”。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和哈文鬧掰了!
哈文定的這些規矩,不少人都吐槽是“瞎折騰”。小品相聲本來就是接地氣逗樂的,結果審查嚴得像“上綱上線”,創作者們都被捆住了手腳。哈文想搞“文化自信”,可老百姓就想看個樂呵,這么一搞,春晚可不就越來越沒意思了?
事實證明,哈文這兩屆春晚確實翻車了。舞臺倒是弄得花里胡哨,還加了不少文化類節目,可收視率一路往下掉,網上罵聲一片。沒了趙本山的小品,好多觀眾都覺得,春晚就像年夜飯沒了餃子,總缺點味兒!
現在每年春晚還在播,可到底咋能讓觀眾滿意,還是個大難題。哈文當年的改革,也給后來人提了個醒:春晚到底該走高大上路線,還是該接地氣逗樂?這事兒,估計爭論到現在也沒個定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