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艷
7月4日下午,在眾多讀者、書迷以及網友的期待下,第二屆漓江文學獎虛構類獎得主青年作家劉楚昕,在廣西南寧漓江書院舉辦新書發布會,正式發布了他的新書、長篇小說《泥潭》,并分享了創作《泥潭》思路及獲獎后的心路歷程。
就在一個多月前,在細雨斜飛的桂林漓江之畔,劉楚昕因一段感人至深的獲獎感言而感動全網。他在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時,提到去世女友對自己的鼓勵和支持,進而感慨“越過山丘卻無人等候”吸引了廣泛關注,尤其是那句“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引發了無數網友的情感共鳴。但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網絡關注,他回避大眾沉默后作出回應:“待新書上市時,書頁里的每一個字,都是我最誠摯的答復。”
劉楚昕是湖北荊州人,1991年出生,本科和研究生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學院,2024年進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現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他從13歲開始,就萌生了作家夢,之后的十幾年,他一直在寫作,一直在投稿,卻也屢敗屢戰,一直被退稿,但他從未放棄。
在當天的新書發布會現場,劉楚昕分享了創作《泥潭》的思路及獲獎后的心路歷程。
劉楚昕表示,獲得漓江文學獎后,他得到社會的巨大關注,這種“名氣大于實力”的情況讓他感到不安,并自嘲是“流量作家”。在回應網絡上“炒作離世女友獲流量”的說法時,他表示,這個結果是好的,但過程是意料之外的。
為何在頒獎典禮上提到女友?“我可能只是壓抑了很久,沒管太多,就只是想在公開場合說一下。”劉楚昕說,“之所以說結果是好的,是因為年輕作家需要被關注,就該讓文學青年一夜爆紅。”
面對一些質疑,劉楚昕直言:“大家的批評是給我的警醒,讓我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希望能承受住這份壓力。”但他表示了自己惶恐:“大家僅通過一個視頻而了解我,認為我溫文爾雅,但我沒大家想得那么完美。我的性格反而有點叛逆和急躁喜歡獨來獨往。”
談及未來,劉楚昕表示已經做好了再出發的打算:“我想關注城市人群的生活,不做一個空談的文學家。”
對于自己的作品,劉楚昕稱,《泥潭》的總體風格偏向現代派,自己的語言風格受到魯迅等作家的影響。“生活就像在沙子里找金子一樣。正是那些高貴的品質——哪怕是一閃而過的,人類所展現出的高貴的品質,支撐著我們繼續生活下去。”劉楚昕在漓江出版社7月4日發布的長達五六分鐘的視頻中稱,小說《泥潭》傳達的就是這樣一種信念。
據漓江出版社介紹,《泥潭》以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義為背景,講述了恒豐、端瑞、關仲卿等人被社會動蕩裹挾時的糾葛與迷茫,時間跨度三十余年。該書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普通人物在歷史變遷中的生存困境。故事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不同的角色,并無絕對主角,均以群像式手法敘事,人物看似獨立卻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文本嘗試閃回、解離與復調等多種敘事手法,將文本置于濃厚的探索氛圍之中;通過回溯歷史碎片,展現人在困境中掙扎自救的復雜心境。
6月12日,《泥潭》在當當網啟動預售,預售開啟僅8小時便達到5萬冊,首日銷量直沖10萬冊,8天累計銷量飆升至30萬冊,成為今年文學市場的現象級爆款。在當天的新書發布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和書友排成長隊等劉楚昕在其新書上簽名,場面火爆。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