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詩人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物是人心的映照,有人囤積雜物,一屋亂象,也是一屋愁緒。
舍不得扔,看似節儉,實則是心的一種執念。
物不去,心不空。
其實,很多命運中的困頓,都是從舍不得丟棄開始的。
1、閑物不扔,多煩擾
很認同一句話:“人所不需要的東西,也就談不上有什么價值。”
家里那些閑置的物件,其實是藏在角落里的負累。
舊書堆著不去清理,衣柜塞滿穿不上的衣服,每一樣都在占據空間,也在悄悄侵蝕心情。
屋子越滿,心里越亂,到頭來,生活也像堵住的水管,怎么也順不起來。
聽說過一個整理師的故事。
有位家庭整理師曾接到了一份頗為特殊的委托。
一位打算結束婚姻的女士,請他幫忙,把這個家做最后一次徹底清理。
屋子剛剛收拾停當,丈夫便推門而入,手里還攥著離婚協議。
他站在門口,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家,愣住了,好一會兒都沒有挪步。
回過神來,丈夫連忙把那份協議塞進口袋,說話時的態度也變得柔和許多。
原來,兩人之間的爭執,源自家里常年雜亂不堪。
東西總是找不到,心煩意亂時就爭吵不休,吵著吵著,兩人連工作都受了影響,矛盾積壓得越來越深,最終走到了談離婚的地步。
了解事情原委后,這對夫妻當著整理師的面,將那份離婚協議撕了個粉碎。
此后,他們開始一起整理屋子,也逐漸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包容。
后來整理師接到太太的消息,說倆人現在感情很好,上個月還換了套帶儲物間的大房子。
古人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世上的事,多是這樣。
很多人總想著“以后會用”,卻忘了生活的流動性。
那些用不上的物品,不僅占空間,更占心間,不肯丟棄,終究只是拖累自己,內耗家人。
一個整潔的家,是未來福氣的起點。
懂得斷舍離的人,日子會越來越清爽,心情也會越來越自在。
2、舊物不扔,亂心緒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每一個在世的人,總喜歡緬懷過去。
而舊物,承載了太多記憶,也埋藏了太多執念。
于是,有人始終不舍得扔掉那些舊紀念冊、舊相片,仿佛扔掉了,就會失去一段歲月。
可你是否發現,屋子里越堆越多的舊物,其實早已讓你的心越來越亂。
沉溺在過去的人,注定無法迎接新的生活。
《零雜物》的作者在媽媽去世后,繼承了所有遺物。
于是,大量衣物、書籍和生活用品,很快填滿了她的更衣間。
而這些東西,在那里放了三年,每次她走過時,總會生出無盡的悲傷。
一天,她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不能再讓這些東西繼續侵蝕著自己的生活。
東西只是東西,不是媽媽。
她認真想了想,只留下媽媽的一件上衣和生前最后的筆記本。
從此,放下了愧疚,放下了不甘,也放過了自己,讓媽媽活在心里。
那些曾占據空間的遺物被清理后,生活仿佛也跟著輕松了。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疲憊,是因為被過往拖住了腳步。
時間在走,生活也在變,那些舍不得的不過是執念,早已不再適合當下。
過去的好與壞,終究已成往事,留不住的,就該放手。
王陽明曾說:“心中無物累,眼前無煩憂。”
人,并不能總活在過去。
想要過得舒心,第一步就是學會舍棄。
學會放手,讓心回歸當下,專注眼前,才能迎來新的篇章。
3、廢物不扔,礙福氣
生活,其實是一場“舍”與“得”的修行。
很多人,即便東西壞了也不舍得丟,總想著以后修一修還能用,廢紙廢瓶不愿丟,總想著攢多了還能換點錢。
殊不知,這些廢物如同枷鎖,往往把好運擋在門外。
聽過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鄉下有個叫陳老漢的農戶,素來節儉成性,村里人稱他“鐵公雞”。
他家屋后堆滿了廢銅爛鐵、破瓷碗、壞農具,每次別人勸他清理,他就說:“留著留著,說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有年夏天,村里來了個收廢品的商販,開出高價收舊鐵。
村民們紛紛賣掉廢物,換了不少錢。
唯獨陳老漢,死活不賣,說什么“多留點總有用”。
那年秋天,暴雨成災,山洪爆發。
他家后院的廢物堆瞬間倒塌,不但砸壞了房屋,還堵死了排水溝,水漫金屋,一家人險些丟了性命。
經中說:“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廢物不扔,看似是節儉,很多時候是貪念作祟。
人生,越是貪戀不舍,越是困在命運的枷鎖中。
扔掉廢物,不僅是整理家園,更是清掃貪心與執念。
留得福氣,舍得才能得。
《菜根譚·》中講:“風來疏竹,風去竹靜。”
清清爽爽過日子,心也光明坦蕩,福氣自然不請自來。
李叔同曾說:“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
人生這條路,簡單的過,福氣會更深。
那些舍不得扔東西的人,往往也舍不得放下煩惱、糾結、執念,結果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難有通透人生。
到頭來,苦的還是自己。
放下閑物,是放下煩惱;舍棄舊物,是釋放心靈;清理廢物,是迎來福氣。
人生下半程,清空屋子,清空人生,讓好運不請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