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於鑫益 丁燕飛 張翼飛
腦卒中后偏癱、脊髓損傷致截癱、藥物難治性癲癇……面對傳統療法束手無策的疑難神經疾病,患者們渴望著生命的新曙光。7月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合多學科專業力量,正式開設“疑難神經疾病腦機接口專病門診”,創新性地融合無創(非侵入式)與微創(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為飽受運動、言語及溝通障礙折磨的患者提供突破性精準治療方案。
腦機接口技術開辟治療新徑,難治性患者迎來生命曙光
在中南醫院疑難神經疾病腦機接口專病門診,68歲的帕金森病患者劉爹爹正在復診。曾經,他因雙腿僵硬如灌鉛,連起身都需要家人攙扶。經過神經內科梅斌團隊的無創深腦刺激(TI)技術治療,僅僅一個療程后,他就能雙手抱胸獨立站起——這個消失五年的動作終于回來了。“感覺腿又聽使喚了!”劉爺爺興奮地說。
無創深腦刺激(TI)技術治療
在檢查期間,來自澳大利亞的華人王女士正在接受術后復查。十年前,一場腦干出血讓她癱瘓在床。中南醫院神經外科熊南翔教授團隊通過微創手術,將僅1毫米粗細的電極植入她的脊髓表面,利用電刺激重建神經信號傳導。術后第三周,她竟然獨立站立了10分鐘。“這枚‘腦脊接口’電極重建了大腦與肢體的‘對話’。”熊南翔表示。
熊南翔為王女士進行術后復查
在神經康復科病房,記者看到,章鑫醫生正在為一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78歲的方爺爺2個月前突發腦梗,導致意識障礙。通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康復評估及磁電聯合神經調控技術配合綜合康復訓練1個月后,他的意識狀態明顯好轉,對于聲音、疼痛等刺激可以產生穩定的反應,且左側肢體可以部分遵囑完成抓握、舉手等動作。“經過系統性康復治療,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明顯的階段性進步,這種重獲希望的感覺真好。”方爺爺的家屬十分感慨。
章鑫為患者進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康復評估
攻關腦科學臨床應用多年,實現患者獲益最大化
中南醫院新開設的疑難神經疾病腦機接口門診是醫院打造“腦機智能神經調控多學科門診”的其中之一,該門診匯聚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心理科、神經康復科等領域的權威專家,組建了多學科協作(MDT)團隊。依托中南醫院在神經科學領域的綜合優勢,如軍民融合腦科學重點實驗室、腦科學與神經調控技術培訓基地(院企聯合)、湖北省癡呆與認知障礙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腦膠質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平臺,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級腦疾病研究項目,融合神經電生理、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技術,為患者提供從精準評估到創新干預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早在2016年,中南醫院就整合多學科成立了腦科中心,2021年專門設立了腦科醫院。在腦機接口研究方面,我們通過神經外科術中不同腦區的腦電采集分析進行腦功能研究,在康復外骨骼研發、脊髓電刺激以及精神認知疾病的磁治療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前期探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腦膠質瘤MDT華中專科聯盟理事長、中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志強表示,該院已構建從非侵入調控到微創植入的全鏈條腦機接口技術體系,核心目標是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神經損傷患者提供最匹配的解決方案,讓患者最大程度獲益。
據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將持續推進腦機接口臨床轉化,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希望。醫院將進一步拓展已有技術的臨床應用,包括神經外科采用脊髓損傷腦機接口技術幫助肢體障礙患者、神經內科采用非侵入式療法治療帕金森病、神經康復科通過非侵入式療法促進康復患者功能恢復、神經心理科運用無創磁/光技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抑郁癥等,并將重點針對腦卒中、創傷后遺癥、神經腫瘤等腦部疾病,結合術中喚醒電生理信號采集、腦影像及功能調控,提升腦機接口治療精度。同時,該院還在自閉癥兒童中試用便攜式腦評估設備,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更安全、更有效的腦機接口技術和設備,努力讓湖北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領先的腦機接口醫療服務。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