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今年62歲,退休后一直堅持走路鍛煉身體,每天至少要走個一萬步。但最近一段時間,她有點懷疑自己這么走路是不是健康的做法了。
隔壁鄰居老李每天走路、爬山,膝蓋酸痛后依舊堅持。在上周爬山回來后,突然發生了心梗,沒搶救過來走了。
女兒在知道劉阿姨的擔心后,帶著她去了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像她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定不能過度追求步數,否則會促進膝蓋退化,甚至誘發心腦血管問題。回去后劉阿姨徹底“老實”了,不再每天大量走路。
但網上有很多文章說中老年人堅持走路是個很好的鍛煉方式,這路到底還能不能走了?
一、中年以后,走路最能養命
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7.2萬余名平均年齡61歲的受試者進行了6.9年的隨訪,受試者每日平均步行的步數為6222步。在隨訪期間,發生了1633例死亡、6190例心血管疾病。
通過分析發現,每日走路的步數>2200步時,心血管疾病發生、死亡風險均會下降;當步數達到9000~10500步時,死亡風險最低;步數9700~9800時,發病風險最低。
且研究人員發現,每日無論久坐的時間多長,只要步行4000~4500步就可以帶來50%的益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素質的老年人所能進行的鍛煉強度也不同。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普通人每日步行8000步左右最為理想,這個強度的鍛煉不僅可以改善關節穩定、加強肌肉力量,且能保護膝蓋和關節健康。
有多項研究明確指出,每天走8000步,是收獲健康益處最多的一個理想數值。
每日堅持鍛煉可以讓全身的關節和肌肉都得到鍛煉,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的作用,在呼吸過程中還可能加強心肺功能;且走路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對調節血糖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建議老年人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嘗試快走,《梅奧診所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無論身體的胖瘦情況如何,走路快的人相較于走路慢的,預計可多活15~20年。
快走是個很好的體育鍛煉,尤其是一些本身身材偏胖的人特別適合,堅持快走可改善體脂率、減輕體重,最好在每分鐘步行100步以上。
但對于本身有有慢性疾病、關節問題的人來說,運動之前建議咨詢專業醫生,不要盲目鍛煉。
二、走路出現4種異樣,或與長壽無緣!
在走路的時候可以觀察下身體的表現,如若身上有這幾個異常的話,很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1、步態不穩
走路的時候感覺搖搖晃晃的,甚至會無緣無故地摔跤,這很可能是神經病變所致,與帕金森、腦梗死后遺癥、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以及視力/前庭功能減退等因素相關。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步態異常的老年人在5年內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骨折風險也會翻倍。
2、走路絆腳
走在平坦的路上卻老是莫名其妙絆腳,多是在提示運動神經受損。如衰老所致的小腦萎縮、腦梗死/腦出血所致的小腦功能障礙,也有些人則是因為長期酗酒導致神經功能受損。
3、內八字
在走路的時候腳尖會不自覺向內、膝蓋不自覺向外彎曲,很可能與骨關節炎相關,也可能是軟骨原發性、繼發性退行性改變所致。除了異常的內八字走姿外,身上還可能有關節疼痛腫脹、晨僵以及彈響等癥狀。
4、雙腿麻木無力
走路一段時間后,會感覺雙腿麻木無力,需要休息一會才能好轉,繼續行走后又會反復出現。該現象被稱之為間歇性跛行,可能與高血壓動脈硬化、椎管狹窄、閉塞性動脈硬化等癥相關。
三、散步時要注意4點,尤其退休后
走路是個不錯的運動項目,但在走路的時候也有不少的注意事項。尤其是老年人,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1、不要倒著走
倒著走路需要有很好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老年人在這2方面都比較欠缺,倒著走很容易摔倒。
2、不要上來直接走
不少人覺得走路強度低,所以不需要熱身,這個想法非常錯誤。走路之前同樣需要進行熱身鍛煉,將關節充分活動開來,避免運動損傷。
3、不要忽視心率
心率反應身體的負荷和運動強度,在運動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心率,控制在170-年齡的數值左右為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頭暈、頭痛等不適,要立即停止運動,如若癥狀持續沒緩解的話,要及時就醫。
4、不要過早鍛煉
老年人不要過早鍛煉,尤其是溫差較大的秋冬季節,過早鍛煉很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建議鍛煉的時候在早晨8~9點或是下午4~5點。
走路是個很好的鍛煉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鍛煉時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細節,不注重細節盲目錯誤鍛煉,自然會給健康帶來傷害。
參考資料:
[1] 《久坐的人有救了!每天走夠這個步數,大大降低死亡風險!》.健康時報.2025-03-20
[2] 《這5種走路姿態,可能是疾病信號!華西醫生:身體好不好,走路就知道》.華西醫生.2023-11-27
[3] 《不用1萬步!不同年齡有“最佳步數”,走路記住“5要5不要”!》.健康時報.2023-10-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