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任明超
清晨,到白沙的茶園采幾片掛著露水的新茶;中午,在海口的火山石屋里乘涼歇腳;傍晚,登上五指山鸚哥嶺俯瞰千畝梯田……近日,2025海南“文旅高質量發展深度調研行”媒體采訪團活動走進海南多個市縣。離開海岸線,深入海南島腹地,那些隱藏于山林之間的村落正依托各自的優勢,繪就獨特的文旅融合新圖景。
“農耕路”變成“旅游路”
“半個月之前,這里都是金燦燦的一片。”站在觀景臺俯瞰,剛經歷了豐收的牙胡梯田又露出了褐色的土地,成片的稻梗為這片土地蒙上一層青色。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員石云峰介紹,7月10日前后,新的一批稻子又要開始播種,“等到八九月份進入稻谷生長期,這里就可以看到‘綠油油’的景色了。”
6月下旬,豐收后的牙胡梯田正在等待下一次播種。戴瑤/攝
作為海南境內面積最大的梯田,牙胡梯田蜿蜒分布在鸚哥嶺山脈之中,觀覽面積達4875畝,其中農田面積1410畝。2023年起,牙胡村充分利用梯田資源,大力發展農旅融合旅游項目和“山蘭米”特色產業,形成“以農促旅、文旅結合”的梯田農旅發展思路。通過“七個統一”,即統一布局、統一抓水利,統一放水,統一播種,統一耕田,統一管理,統一收割,形成“種田既是保障口糧,又是種風景,種財富”的新理念。石云峰介紹,截至目前,牙胡梯田累計到訪游客已近十萬人次。
從山腳坐上電瓶車盤山而上,曾經作為村民的“農耕路”已經變成了如今的“旅游路”,過去上山種田的村民握上了方向盤,也握住了新的就業機會。“我們一期建設時,為村民安排了統一的駕駛培訓課程。目前景區已帶動了周圍十余名村民就業。”石云峰介紹,一些村民還會在旺季自發到景區擺攤、做農家樂,“我們計劃未來新建兩間梯田茶吧驛站和14間民宿,也將由當地村民運營,進一步帶動村民就業”。
村企合力 茶香飄黎鄉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第一村——新高峰村的村民則離開了世代生活的山林,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機制在山下打造出一座全新的“白沙大院”,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白沙大院是海南省首個環熱旅游公路上的復合型旅游驛站,集雨林度假、黎鄉風情、茶旅體驗于一體。驛站按照“生態化設計、本土化營造”理念,融入黎族少數民族風情建筑元素,配套建設106間高端生態民宿、黎族非遺展廳及游客服務中心等。“最初,我們在與村民溝通的時候也遇到了一定阻力。”新高峰村駐村第一書記陶艮坤介紹,這里曾是新高峰村的二期建設用地,但最終為了長遠的發展,村民決定支持驛站的建設,白沙縣也為村民重新劃分了建設用地。“白沙大院正式運營后,我們還計劃在村子里組織一些非遺展示、體驗活動,預計未來可提供30個就業崗位,每年給群眾增加180萬元收入。”
白沙大院旁新高峰村里,村民的黎族特色住宅。戴瑤/攝
如今,墻面繪制有黎族特色紋飾的村民住宅與嶄新的現代化旅游驛站比肩而立,站在白沙大院游客中心的露臺上,一眼望去是成片青翠的茶園。近年來,白沙通過做長做強茶產業鏈,讓小小綠葉變成致富“金葉”,不斷擴大品牌效應,促進茶旅融合發展。“未來,白沙將串聯白沙大院驛站、白沙展示館、民族博物館等節點,形成文化體驗線路。”白沙黎族自治縣旅文局副局長孫秀霞表示。2024年,白沙全縣茶旅綜合收入突破8000萬元,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率提升至39%,走出一條“農文旅融合”新路線。
圖為白沙生態茶園小鎮。戴瑤/攝
火山古村引“瓊外來客”
乘著自貿港的東風,越來越多來自其他省市的目光也匯聚于海南。在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旁,石山鎮道堂村委會三卿村依托獨特的火山石文化,吸引了眾多“瓊”外來客。作為一座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三卿村火山石屋占比超90%,完整保留了5條火山石古巷,這里還有安華樓碉堡、敬字塔等歷史建筑。“我們在海南跑了很多村莊,只有三卿村的歷史味道還保存得相當完整。”來自貴州的青辰·歸時小屋總經理歐陽垠已經來到海南十余年,獨特的火山石風貌讓他決定將企業落地在這里,“我們保留了火山石屋原貌,融入紅框設計元素,每天最多時能來上百位游客”。
三卿村安華樓碉堡。戴瑤/攝
一些曾經短暫停留的他鄉客也選擇留在海南,將其他地區的傳統文化帶進這座村莊。“之前我們都是來海南旅居,2021年年底,我們決定來海南定居。”來自北京的春風十里非遺文創體驗院主理人曹立雁介紹。兩年前,他們決定在這里打造一間非遺文創體驗院,如今小院的屋內,游客親手扎染的衣服已經晾掛在懸梁處,“未來,我們可能還會加入茶文化、少數民族服飾等體驗項目,開展更多非遺文創活動。”曹立雁說。
三卿村的春風十里非遺文創體驗院。戴瑤/攝
目前,道堂村委會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村民入股”模式,引入青辰·歸時小屋等6家特色業態,將閑置古屋改造為咖啡書屋、非遺工坊和精品民宿。這些創新業態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和收入,2025年“五一”假期期間,全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長320%,農副產品銷售額突破50萬元。
“以前我靠打工、種菜謀生,收入不高,總感覺心里不踏實。”村民李春麗從外地嫁到三卿村,如今她在青辰·歸時小屋當服務員兼庭院園藝維護,每月收入4000多元,“能夠在家門口上班,又能多掙錢,我十分滿意現在這份工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