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老同事喝酒,他拍著桌子嘆氣:“我都在這公司干了八年,眼睜睜看著比我晚來的都升成部門經理了,我還在原地踏步,你說我到底差哪兒了?”
周圍幾個同事聽了,七嘴八舌說起身邊的事——有人總愛抱怨,有人做事馬馬虎虎,有人見了活兒就躲……我突然想起周國平說過:“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首先,你得是那個‘可塑之才’。” 職場里哪有那么多“懷才不遇”?多數時候,不被提拔的人,身上都藏著些讓領導“不敢用”的特征,尤其這7個,占得越多,越難往上走。
一、總把“這破事誰愛干誰干”掛嘴邊,把工作當負擔,眼里全是活兒的苦
這種人最明顯的,就是渾身帶刺,分配任務時先皺眉頭。
領導讓他加個班趕方案,他嘟囔:“就這點工資,還想讓我拼命?” 讓他對接個難搞的客戶,他翻個白眼:“這客戶誰愛伺候誰伺候,反正我不去。” 嘴上說著“憑啥”,手里的活兒能糊弄就糊弄。
老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手頭的小事都嫌東嫌西,領導哪敢把重要的擔子交給他?職場拼的從來不是“挑肥揀瘦”的本事,是“哪怕事小,也能做好”的態度。你總把工作當累贅,機會自然繞著你走。
二、做事“差不多就行”,交差時漏洞百出,還說“領導也看不那么細”
最讓領導頭疼的,是“敷衍型”員工。
報表里數字抄錯了,說“就差個零而已”;方案里邏輯不通,說“領導大概看個意思就行”;甚至給客戶發郵件,都能把人家名字寫錯,還滿不在乎:“誰還沒個馬虎的時候?”
同事小張就是這樣,上次做的項目總結,被領導在會上指出三個錯別字、兩處數據錯誤,他還委屈:“我以為沒人細看呢。” 結果現在有重要活兒,領導寧愿交給新人,也不找他。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職場上的信任,都是靠“靠譜”攢起來的。你交出去的活兒總帶著“毛刺”,領導用著不放心,提拔時自然先把你劃掉——誰愿意提拔一個總讓人“擦屁股”的人?
三、見不得別人好,同事被夸就酸溜溜,背后說“他不就會拍領導馬屁嗎”
這種人眼睛總盯著別人,卻看不見自己的問題。
同事小王拿下大客戶,領導在會上表揚了兩句,他散會后就跟人說:“那客戶本來就有意向,換我去也能成,他不過是運氣好。” 隔壁部門小李升職了,他撇嘴:“肯定是送禮了,不然輪得到他?”
老話講“妒人者,人恒妒之”,見不得別人進步的人,自己也難進步。領導提拔人,不光看能力,更看“格局”——連同事的成績都容不下,怎么可能帶團隊、扛責任?你總在背后酸別人,領導看在眼里,只會覺得“這人心態不正,用著危險”。
四、開會時悶葫蘆,分配任務時躲角落,生怕多說一句話就“被安排”
職場上有類人,叫“隱形人”:開會時縮在最后排,領導問“有什么想法”,他趕緊低頭玩手機;討論方案時,別人爭得面紅耳赤,他在旁邊發呆;甚至聚餐時,都躲在角落不說話。
你問他為啥不吭聲,他說:“言多必失,少說少錯。” 可領導需要的是“能出聲、敢擔事”的人,不是“推一下動一下”的木頭。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金子也得讓人看見啊。你總把自己藏起來,領導都不知道你有啥本事,怎么會想起提拔你?職場不是“沉默是金”,是“該發聲時就得亮明態度”。
五、出了問題先甩鍋,張口就是“這不是我的錯”,把責任推得干干凈凈
最讓人不齒的,是“甩鍋俠”。
項目搞砸了,他第一時間說:“都怪市場部數據給晚了。” 客戶不滿意投訴了,他趕緊解釋:“是設計部做得太丑,跟我沒關系。” 哪怕明明是他的疏漏,也能找出十個八個“客觀原因”。
我前公司有個主管就是這樣,團隊出了錯,他在領導面前把責任全推給下屬,結果下屬集體跟領導反映,最后他自己被調去了邊緣部門。
老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職場上誰都可能犯錯,但“敢擔責”比“不犯錯”更重要。你總把鍋往別人身上扔,領導看著呢——連自己的錯都不敢認,怎么可能放心讓你帶團隊、扛大事?
六、總愛拉幫結派,辦公室里搞“小團體”,跟這個親跟那個疏
這種人上班不是琢磨怎么干活,是琢磨“跟誰一伙”。
今天跟A說B的壞話,明天跟B吐槽C,把辦公室搞得烏煙瘴氣。領導安排個跨部門的活兒,他先想“這部門跟我們不對付,不能好好干”;同事有困難求助,他先看“這人是不是自己人”。
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喝”,小團體搞多了,團隊的勁兒就散了。領導要的是“能團結人”的管理者,不是“只會搞內斗”的攪局者。你總在背后搞小動作,領導就算不說,心里也早把你歸到“不可重用”的名單里了。
七、仗著自己“有點資歷”就擺架子,新人請教愛答不理,還說“我當年比你強多了”
最容易被淘汰的,是“倚老賣老”的人。
在公司待了幾年,就覺得自己是“元老”,新人問他問題,他眼皮都不抬:“這么簡單的事都不會?自己琢磨去。” 領導想推新流程,他立馬反對:“這方法我試過,沒用,還是老規矩好。”
鄰居老周就是這樣,在國企待了十年,總說“年輕人毛躁”,結果部門引進新系統,他學不會,又拉不下臉請教,最后被調去了后勤,徹底沒了提拔的可能。
老話講“活到老,學到老”,職場上哪有“吃老本”的道理?你不肯帶新人、不愿學新東西,慢慢就成了團隊里的“絆腳石”——領導提拔人,是要能“帶隊伍往前沖”的,不是要個“守著老規矩不動”的“老古董”。
其實啊,職場提拔就像“種樹”,你平時澆水、施肥、修枝,樹才能長得直;要是總偷懶、施肥不均、甚至往根上澆開水,樹自然長不高。
這7個特征,說到底都是“自己把路走窄了”。真要想往上走,先把這些“絆腳石”挪開——少點抱怨,多點踏實;少點敷衍,多點認真;少點算計,多點格局。
畢竟,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能扛事的人”還是“添麻煩的人”,心里都門兒清。你說對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