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老人是在自主地進行網購、安排自己的生活。實際上,由于精神疾病的影響,他們很可能已經無法自控。對于他們的行為,與其嫌棄,不如多問個為什么、多給予實際“救援”
近日,#獨居老人網購花費200萬睡在快遞上#上了熱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花費之巨、行為之怪。
據報道,66歲的王阿姨(化姓)獨居在上海市嘉定區一處商品房小區。近幾年,她沉迷網購,累計花費了約200萬元,家中未拆封的快遞堆積如山,幾乎無處落腳,睡覺都只能躺在快遞上。如此堆積滋生蠅蟲和惡臭,讓鄰居難以忍受。物業去年起多次溝通,希望她自行清理,但收效甚微。為何會如此瘋狂購物?她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此網購后親友就不會再問她借錢了。
綜合看來,這位老人的行為,不僅有囤積癥之嫌,還有離群索居、拒絕社交的一面。這才是最讓人擔心的地方。
這樣的老人,并不少見。曾接診過不少有囤積行為老年人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醫生表示,如果家里老人突然出現囤積行為,同時還出現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就要高度懷疑跟阿爾茨海默病有關,而額顳癡呆也可能導致老人囤積物品。
由此可見,看上去這些老人是在自主地進行網購、安排自己的生活。實際上,由于精神疾病的影響,他們很可能已經無法自控。對于他們的行為,與其嫌棄,不如多問個為什么、多給予實際“救援”。
囤積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心理問題,更成為社區治理和公共衛生問題。從關切老人心理狀況的角度,以“治病救人”的方式讓此類老人擺脫“網購癮”,進入正常化的生活軌道,非常重要。這需要家人主動負起責任,及早尋醫問藥,為網購、囤積成疾的老人注入健康的力量。否則,即便一時清理了他們的網購物品,也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文關懷的意識走近此類老人,向他們輸送情感的暖意。這類老人陷入“囤積之趣”,往往是離群索居的結果。前面那位花了200萬元網購的阿姨,她女兒在海外生活,和親哥也不太來往。顯然,親緣關系的冷落,與其不可自拔的囤積有一定的關系。
醫學科學和心理科學反復告訴我們,唯有讓老人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尊嚴,才能從精神源頭喚醒他們對家人、外界的信心,促使他們逐步進入親情往來或社交的圈子。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艱難的過程,但不能放棄。
在老年個體陷入人生困惑和情感糾葛時,社區治理層面需要以長期主義保持關切,以春風化雨的信念持續消融人際間的堅冰。比如,王阿姨愿意和外界“對話”,也接受過清運的事實,已經說明了這種直面心病、努力“打開心門”的意義。接下來,其親屬能否和社區合作,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也是解決諸多老人囤積問題都必有的過程。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駒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