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記述中,齊白石被描述得像是個孤傲、吝嗇、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倔老頭。
但當我將一些記述的碎片拼湊起來看,感到這個年逾半百跑到京城,一路拼殺,最終獲得巨大成功的“湘潭老木匠”,具有超凡的情商。
齊白石自詡其詩書印畫中“詩第一”。他寫給自己人生中幾位貴人的詩,就體現了極高的情商。
齊白石到京城后一直被主流畫壇排擠,畫也賣不掉,便很努力地試圖擴大社交。
有一次,他去湊一個大官家的“派對”,滿座闊人,見其衣著平常,又無熟友周旋,誰都不來理睬。
齊白石正感窘迫,進退兩難,梅蘭芳來了。之前,齊白石已由齊如山引薦拜訪過梅蘭芳。梅蘭芳與之恭敬寒暄,頓時令賓客們對齊白石另眼相待。
齊白石與梅蘭芳
像這樣的事,一般人過了也就過了,但齊白石不。
他回家立即很認真地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并題了一首詩,送給梅蘭芳。
詩云:“曾見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動公卿。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許多搞藝術的人,自尊心和自卑感特別強烈,很少肯承認自己的落魄和窘困(除非他發達后回憶過去);有人幫他脫離了窘困,他也羞于承認。
齊白石卻相反,他以農民的質樸和精明,坦然表達自己的窘困和感恩。
同樣,齊白石也詩贈頂著反對壓力邀請他這個“鄉巴佬”到大學執教的徐悲鴻: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藜扶夢訪徐熙。”“一朝不見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間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風吹。”
對大恩人陳師曾,齊白石依然用詩表達情感:
“君我兩個人,結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貴。牛鬼與蛇神,常從腕底會。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
這首詩中言及的“皮毛”,涉及齊白石與吳昌碩的一段公案。
齊白石到北京畫壇闖碼頭時,吳昌碩在中國畫壇已如日中天,儼然畫壇領袖。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崇拜,他遵陳師曾的建議,改變畫風,走吳昌碩開辟的畫路。
1920年,齊白石托胡鄂公在上海請吳昌碩為其寫“潤格”。舊時畫壇,由名家前輩寫潤格,等于拿到 了“賣畫執業證書”。但大名家的潤格不會無緣無故給你寫。首先要給錢。
據齊白石自述,這錢估計是由胡鄂公出了。但僅僅出錢,吳昌碩也未必會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木匠出身的畫家寫潤格。
齊白石寫給吳昌碩的一首“拜碼頭”的詩看來是起了神效:
“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意思說,全中國我就服古代的徐渭(青藤)、八大山人(雪個)以及現在的您(老缶),我愿意輪流到你們三家門下做走狗。
當然,按照中國傳統禮儀,說話為文一般傾向“貶低自己”“抬高別人”,但不管怎樣,吳昌碩看到這首詩不會不受用。
然而,數年后正當齊白石的賣畫生涯開始好起來了,一個流言嚴重傷害了齊白石。
那流言說,吳昌碩說:“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名。”雖然至今沒有證據證明這話是真的出自吳昌碩之口,還是小人搬弄是非,但這種說法想必讓京城所有膩味齊白石的畫壇同行彈冠相慶,也讓事業剛有起色的齊白石很受傷。
齊白石的情商又一次發揮了奇效,他沒有像今天許多畫壇愣頭青那樣一個不如意就破口大罵,而是吞下苦澀,別出心裁地找到一句徐青藤寫的句子“老夫也在皮毛類”,刻成閑章,蓋在自己的畫上。
但如果我們認為齊白石的成功僅僅因為他的情商,那就謬之遠矣。
雖然齊白石對吳昌碩的“皮毛”說耿耿于懷,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對吳昌碩藝術的崇敬,直至晚年他還經常觀摩研究吳昌碩的畫作,以吳昌碩為師,亦以吳昌碩為趕超的對手。
他還曾對好友胡佩衡私下坦言“一生沒有畫過吳昌碩”。
齊白石高清花鳥畫60幅欣賞
《清平福來》
齊白石《壺酒盤蟹圖》
竹筍蘑菇 1940年作
齊白石 《清白傳家》
齊白石《白菜冬筍》
齊白石《升冠圖》
齊白石《相伴看山圖》
齊白石《墨梅》
齊白石《牡丹》
白石墨妙冊(其一)十一開之五
松鷹圖 水墨紙本 244.5cm×62.5cm 1947年
齊白石 青蛙
齊白石 他日相呼
大富貴 設色紙本 69cm×34cm
齊白石 風中牡丹
齊白石 秋聲秋色圖
齊白石 雁來紅草蟲
齊白石 雁來紅
齊白石 居高聲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