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梧州7月5日電 題:百年粵韻越重洋:古韻添新聲 一曲解鄉愁
作者 張廣權
“相舞相伴,似云追月,幾多歡笑入歌韻……”夏日清晨,悠揚的梆黃聲從廣西粵劇團排練廳響起,粵韻綿長,動人心魄。廣西粵劇團一級演員元軍對鏡勒頭,準備新劇目的排練。只見他雙手輕抖,一米長的水袖如行云流水般展開,一招一式間盡顯粵劇獨特韻味。
“十六歲一腳踏進這方舞臺,水袖一甩就是三十年。”從備選演員到當家臺柱,元軍一直堅持打磨演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十年未曾間斷。在元軍看來,好演員都是練出來的,沒有捷徑可走,“塑造角色絕非簡單模仿,而需深入揣摩,將其演活”。
4月20日,由粵、桂、澳三地粵劇名家聯袂演出的經典粵劇《六國大封相》在廣西梧州市上演,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前來觀賞。何華文 攝
粵劇起源于明代,歷史悠久,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流行于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地區。在中國嶺南地區,粵劇通常在重大節日、喜慶場合等進行演出。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有近500年歷史,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梧州,粵劇不僅是舞臺藝術,更是融入街坊鄰里的日常生活。”廣西梧州市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廣西粵劇團團長梁向光介紹,近年來,劇團積極推動粵劇進社區、進校園,開設“粵劇體驗工作坊”,推出青春版經典劇目,讓年輕一代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文化溫度,為傳承注入新活力。
1951年成立的梧州粵劇團(廣西粵劇團前身),在廣東、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有著較高影響力。該團演出的《女駙馬》《九寶蓮》《賣花女》等經典劇目,歷演不衰、享有盛名。其中,《女駙馬》經常到廣東、港澳地區演出,曾出現“萬人空巷爭看駙馬”的景象。
“一開始覺得粵劇老派,可越學越著迷。”在排練廳內,身著練功服的“80后”粵劇演員蘇鳳冰正反復打磨動作,盡管汗水已浸透衣衫。在蘇鳳冰看來,粵劇的唱腔、身段、故事都極具魅力,一招一式很講究,“潮得很”。
4月20日,由粵、桂、澳三地粵劇名家聯袂演出的經典粵劇《六國大封相》在廣西梧州市上演,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前來觀賞。何華文攝
“百年西江航運,賦予梧州粵劇兼收并蓄的特質,既承襲廣府腔韻根基,又融入桂東風情,唱腔更顯質樸,武打更為利落。”梧州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霍雄光表示。
這份“梧州味”正漂洋過海走向世界。近年來,廣西粵劇團攜《風雨騎樓》《西江粵韻》《彩云追月》等原創劇目赴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演出,鄉音響起,常引得海外僑胞淚濕衣衫。
“粵劇里藏著故鄉的月光,是海外游子解鄉愁的一劑良方。”梁向光回憶,劇團赴香港演出時,曾有觀眾緊握演員的手說:“聽到‘地水南音’,仿佛回到兒時的家鄉。”
“守住根脈,方能開枝散葉。梧州粵劇的戲,正唱到最動人處。”梁向光表示,梧州粵劇正憑借其獨特的唱腔魅力、生動的程式表演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本地文化盛宴的“重頭戲”與聯結四海鄉情的“金紐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