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家醫保局與衛健委聯合發布《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這一舉措猶如一顆“定海神針”。
首次開放醫保數據為研發“導航”,讓創新藥研發不再“摸著石頭過河”,而是有了精準的方向指引。
北京發布的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構建“AI + 醫藥健康”產業生態,推動超30項核心技術轉化,覆蓋多個藥械試驗和醫療AI應用場景。
國家藥監局更是強化對AI醫療器械的支持,加強“揭榜掛帥”產品注冊指導,配合出臺腦機接口醫療器械支持政策,優化審查流程,為AI醫療產品的上市打開了“綠色通道”。
技術突破,為AI醫療注入強勁動力
瑞金醫院聯合華為開源病理模型,這一創新舉措為AI醫療商業化開辟了新的道路,據預測,到2033年AI醫療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157億。
即將于7月26日 - 28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設置了4場醫療健康論壇,將首發“科技基礎大模型”等技術成果,深入探討AI藥物研發、診療范式創新及醫療普惠等前沿議題,為AI醫療技術的交流與發展提供了高端平臺。
漢王科技在腦機接口醫療康復領域取得進展,其神經信號假肢控制技術即將披露臨床合作動態,展現了AI與醫療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
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
政策利好下,資本市場也對AI醫療青睞有加。概念股活躍度攀升,IPO與資本通道不斷拓寬。同時,區域與產業生態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各地論壇、產業園紛紛發力,為AI醫療商業化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可以預見,AI醫療商業化的大幕已經拉開,未來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為此我今天經過深度研究后整理出幾家相關潛力公司,尤其最后一家手握40余款創新藥,上千家機構搶籌。
恒瑞醫藥
作為國內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全面應用深度學習技術DeepSeek,加速抗腫瘤藥物研發及個性化治療。
衛寧健康
醫療信息化龍頭,推出AI輔助診斷系統WiNEX,并與多家三甲醫院簽約試點“1+X”醫療AI生態。
萬東醫療
醫學影像設備龍頭,與騰訊合作開發AI醫學影像分析系統,如肺部CT篩查。
華大基因
基因組學領軍企業,利用AI技術推動基因數據高效分析,助力精準醫療。
泓博醫藥
AI藥物設計平臺整合HPC與量子化學技術,推動創新藥研發。
最后就是我挖掘出來的那家手握40余款創新藥,上千家機構搶籌的獨角獸企業。
1,公司擁有40余項新品管線,自研管線數量全球第二僅次于輝瑞;
2,近期獲得1264家機構抱團搶籌;
3,公司底部沉睡3年之久,籌碼非常集中,近期量價齊升,開始異動,捕撈季節發出強勢金叉反彈,正是入場最佳時機,主升浪啟動在即。
為避免打擾主力,想知曉公司名字的朋友唻炂縱?:蝦蝦挖掘題材,既可以知曉。深知小散不易,愿與大家共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