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人才培養
要為“天才”提供保障
時代之問
21 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的中段,“社畜”“牛馬”“中年危機” 等職場形容詞屢屢見諸媒體, “愛崗奉獻”“兢兢業業”等優秀品質仿佛成了束縛住“老實人”的枷鎖。在社會高速變革的時代,究竟要如何看待工作的意義?如何平衡工作與自我實現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讓人安心的幸福感?本期《水木清華》專訪了我,站在心理學的視角看待專業與職業、職業與個人價值、興趣與幸福、中年危機與文化傳承、心理品質與創新人才培養等的關系,以期啟發心智,為人生帶來更多可能性。
論積極心理學與創新性人才培養:
要為“天才”提供保障
拆解創新人才特質
彭凱平親身案例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首任系主任,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HLab)聯合主席,國際積極心理聯合會(IPPA)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IPEN)中國理事,擔任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獲 2023年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
創新時代的核心命題
積極心理學關注創新人才的特質是什么, 擁有什么樣的特質才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的三大心理特質
首先,創新人才肯定有一種原始而積極的內驅力, 他們有追求自己的興趣沖動,把這種沖動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 最終做出許多創新性工作。第二, 積極心理學關注創新的過程。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認為,創新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巔峰體驗。當一個人做出了不起的業績時,福流澎湃、天人合一的那種極度幸福感油然而生。比如阿基米德跳出澡盆喊著“找到了,找到了”,再如中國人說的恍然大悟、醍醐灌頂,都是強烈感受到創新過程帶來福流體驗的寫照。所以主動培養福流,就容易激化創新靈感, 這是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 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第三,創新需要創新者能夠抗壓耐磨。因為創新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要經歷很艱苦、很枯燥的階段,最后才有可能做出成果。總結起來,創新需要積極的心理品質, 需要福流體驗的加持,也需要心理韌性的 呵護。
破除天才迷思
破除“天才迷思”:GATE計劃的百年啟示
人們總以為天才是天生的。美國做了一個歷時近百年的實驗,從1930年開始,現在也仍在繼續,就是心理學家特爾曼做的天才兒童培養計劃----天才之門(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GATE)。每年對三年級的孩子們做各種測試,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幾個天才。所謂天才,是天、地、人、時的完美結合而造就的。中國有句話叫“時勢造英雄”,不光要有“時勢”,還要有人,有時間,有需求,有環境,所有這一切的完美結合最終塑造出來一個了不起的人,做出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是可能還有很多比他更了不起的人卻沒做出了不起的事,只因天時地利人和某個因素不對。我經常講,人人皆可成為天才,關鍵要給他時間、精力、環境、技術各方面的保障。
阻礙創新的三大枷鎖
既然天才是后天塑造的,人人皆可為圣賢,個個都可成天才,那么沒有成為天才可能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天才其實是很自信的,我們很多人培養的教育是受挫折,把很多天才從小就給抹殺掉了。第二沒有足夠的機遇,如果國家長期處于戰爭狀態,時機不對,也不合適天才培育。第三技術保障也很重要。如果缺乏技術,即使刻苦、聰明,也很難出天才性的成果。我認為,把這三個問題解決,中國遲早會出諾貝爾獎。
提出科學培養法
科學培養法:尊重大腦認知規律
心理學上,的確有一些符合大腦認知特點、促進創造力提升的方法。比如,心理學建議要讓大腦交替興奮, 想一個問題,想半天想不出來,那別再想了,你就想別的問題,讓過度思考的大腦休息一下。真正的休息并不是說什么都不做,而是讓別的腦區興奮起來。從這個特點來說,創新人才一定是文理兼容的,某個腦區刷題過度使用容易產生崩潰,這時讓他做別的事情,比如文學、藝術,就可以激活其他腦區,讓大腦全面均衡發展。從本質上來講,專業分科訓練利于專業化,對機械式的技能最有利,但不利于創新。
舉一個例子,要想提升學習的內驅力,就要想辦法形成獎勵回路,多巴胺的作用就是形成獎勵回路。愛讀書是因為讀書讀得開心,分泌了多巴胺,就愿意繼續讀書。為什么古代軍隊打下一 個城池之后,甭管多么慘勝都得讓大家慶功?因為將士們戴了大紅花,形成獎勵回路,盡管攻打下一個城池更苦,但獎勵回路驅使你不斷奮斗。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些大腦的基本知識和運作規律,否則課程設置、時間安排就會出現不符合大腦邏輯的問 題,也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彭凱平教授寄語
人人可及的創新之路
心理學中有一個對未來的場景進行想象的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練一遍,或者把要達成的目標在頭腦里演練一遍。這類似于我們所說的“心想事成”,其實是自我效能感的自我促進所發揮的作用使然。我們所有的生活與經歷,都是現場直播。有缺憾,很正常。走下去,不滄桑。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