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長津湖》
觀影的時候,本沒受多大觸動,走出電影院那一刻,卻恍如隔世。被一句評語感動到了,“萬家燈火就是最好的彩蛋”。于是我背上了相機,去城里看看。街上的霓虹燈因為限電關閉了,但卻讓我看到了萬家燈火最本真的樣子——煙火味。坐在江邊,按下快門,時光即刻定格。我只是看著,看這燈火通明,不禁想起了那一句“這盛世,如你所愿”。
NO.9:《狙擊手》
算是高產老導演對類型片嘗試,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但是電影中的劇情細節有待商榷,亮亮的情報這么重要,為什么不慎重部署,加派人手,覺得五班戰士的犧牲有點冤了,難道只是為了造出一個狙擊手對決的環境。這個對決場面感情大于合理,很遺憾。
NO.8:《八佰》
淞滬會戰尾聲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紀念電影。英雄故事本就可歌可泣,按時間線平鋪直敘也會很好看,可惜人物塑造沒跟上,除了那些一連串自報家門后跳樓殉國的戰士,其他人物哪怕有各自的成長線也沒立起來,張譯演的逃兵結尾下落不明也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想表達什么。
NO.7:《無問西東》
電影通過四個不同時代的故事,跨越了一個世紀,展現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在面對人生抉擇時,如何堅守本心、追求真實和善良。它傳達了“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核心思想,引發觀眾對于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讓人們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時代,都應該保持內心的真實和善良,不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左右。
NO.6:《芳華》
能夠看出導演對這段青春歲月的無限美好的緬懷,所以很多地方沖突拍得沒有那么激烈,更顯柔和和善良。就算被集體辜負和拋棄的劉峰和小萍,也給了他們溫暖的結局。節奏上來說有些碎,偏向群像戲所以看不到側重點。戰爭那段長鏡頭很不錯。
NO.5:《懸崖之上》
原來張藝謀是這種大量留白含蓄美的風格,不用太多言語臺詞,讓人更關注畫面、配樂、演員表演本身,但完全不妨礙觀眾看懂并被打動,老謀子真的很擅長以小見大講好一個小故事,觀眾得以由是觀之。一群老戲骨聚集屬實難得,這種全員飆戲的感覺太牛了。
NO.4:《集結號》
這確實是目前我看過的最好國產戰爭片了。不是說它技法多新奇,劇本多扎實,也不是說他人物多立體,鏡頭多動人,它優秀在敢為、有為上。沒有所謂“紅色”視角,沒有浪漫化戰場,沒有獻媚,更沒有主視角的自夸,他有的是小米七百斤的烈士和未曾吹響的集結號。可以說它的反戰情緒不夠高昂,但它絕對有著對戰爭的反辯,這是最難得的。就算拴著舌頭他也要把話說出來,真算是有勇有謀。
NO.3:《金陵十三釵》
瑕不掩瑜吧。豆蔻倆人是如何逃出日軍守衛出去的,以及很多為了讓情節合理化的強行補丁比如John的女兒。想想國內導演確實是有一切為了主旋律價值觀服務的通病,所以也不想就誰的命更貴賤而爭論,要說妓女的命不比學生賤我自然是同意的,但佟大為一行的軍人就活該犧牲嗎,George就一定要赴死嗎。能在某個點打動人的電影已然是好電影。
NO.2:《風聲》
參演人的表演還有整部電影的立意都讓電影變成了一部佳作,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懸疑”這個元素的存在撲朔迷離,只靠配樂和鏡頭的無腦晃動很難扯到觀眾的心上,并沒有“期待下面會發生什么”這樣一種心情。所有人演的都不錯啊,甚至連黃曉明都好了起來。
NO.1:《紅海行動》
超出預期,非常刺激,最后幾場大戰,血肉橫飛,估計創下了近些年華語戰爭題材尺度之最。片尾沒有強行拔高主題,或充斥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整部影片都是一場接一場緊湊且高難度的任務,山地、沙漠、空降各類地形和作戰任務幾乎都涉及到了,狙擊和營救的部分格外驚險,結尾亦干脆有力。
近二十年來可看性最高的10部國產戰爭片,看完讓人唏噓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