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曾思玉,他的老家江西信豐嘉定鎮游州村莊上村小組,村民都說他是福將,所謂福將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他一生戎馬倥傯,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戰功彪炳,沒有負什么重傷;其二是有人文氣質,寫了很多文章,人稱上馬殺敵平天下,下馬治國安天下;再就是他壽命長成為著名的百歲將軍。
曾思玉18歲參加紅軍,此后不久便隨軍離開信豐,轉戰南北。建國后他雖然身居要職,但對老家很有感情,多次回到家鄉探親,筆者有幸在他老家見到過一次老將軍,聆聽過他講解革命故事,當年看到老將軍時他退居二線,雖然年屆耄耋,他精神矍鑠,外表清秀,俊俏,目光炯炯有神,令人心生崇敬之情。
曾思玉跟大家談起當年紅軍長征的故事的時候,除了那些精彩的戰斗故事外,曾經重點提到一位令他尊敬的人物,每每提及神情莊嚴肅穆,聲音萬分慈祥,此人便是他的老上司,紅一軍團二師參謀長李棠萼。
紅軍長征的時候,曾思玉擔任紅一軍團二師通信主任,是李參謀長的直接下屬,二師當時是紅軍長征的先頭部隊,長征開始時突破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就在曾思玉的老家信豐一帶,參謀長李棠萼要他去紅軍總司令部領地圖,由于長征是保密的,當時李棠萼特別交代曾思玉,這個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就行了。
曾思玉領回地圖后,李棠萼連夜布置,細看他拿來的地圖,準備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突然回過頭問曾思玉,你是信豐人吧,對這里頗為熟悉,你可是一幅活地圖啊,后來參謀長李棠萼親自帶著他到前線勘察地形,為師長陳光和政委劉亞樓軍事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順利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是役被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寫詩贊揚: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古陂新田就是信豐的一個鄉鎮的地名。
自從這次打了勝仗之后,參謀長李棠萼認為他立了大功,對曾思玉這個下屬十分欣賞,無論是血戰湘江還是后來的一些重要戰役,曾思玉都成為參謀長的助手,特別是先頭部隊的第二師,他要曾思玉想方設法搞到的作戰交通圖,長征的路上,使領導運籌帷幄,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他與這位上司的友誼也進一步加深。
作為黃埔六期畢業的參謀長李棠萼,不斷地對曾思玉傳授軍事業務知識,使他的進步非常快,同時,對他的生活也非常的關心。在長征的途中由于環境惡劣,條件很差,雖然打仗沒有負傷,但曾思玉卻病倒了,那是非常嚴重的病,不停地流鼻血,怎么也止不住。參謀長李棠萼叫來師衛生部長、還有請來一位當地有名的老中醫給他治療,還是治不好。一時間曾思玉臉色蒼白,身體非常虛弱,連走路也成問題。
這怎么行?紅軍長征路上,是要天天趕路還要打仗呢,總不能帶著這個得病號啊。李參謀長一時心里犯了難。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向他建議,就給八塊錢,把他留在當地寄養在百姓家養病吧。就在這節骨眼上,李棠萼堅決不同意,后來主張派個擔架先抬著他走。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才抬幾天時間,加上營養慢慢跟得上,曾思玉的流鼻血病很快就痊愈,隨后又可以跟上部隊并參加戰斗了。對這件事情,曾思玉對參謀長李棠萼非常感激。后來一提起這件事情就格外動情地說,要不是參謀長執意要抬著我,把我帶走,就沒有我的今天。
然而,不幸的是,執意要抬走曾思玉的師參謀長李棠萼,好不容易爬過了雪山,快要到達勝利彼岸的時候,他自己卻倒下了。
1935年8月,紅軍長征部隊陸續到達毛兒蓋地區,此地西面和北面均接草地,東距松潘縣城約一百八十華里,由于幾個月來的征戰,連續翻越了幾座雪山,部隊已經十分疲勞,又缺乏糧食,因此上級決定在毛兒蓋暫住休整,籌集糧食。毛兒蓋是藏民聚居地區,散布著二十多個寨子,當時居住著兩千多藏民。他們一面從事著較原始的農業耕作,種植青稞、葫豆,一面牧放綿羊、牦牛等牲畜。由于生產力水平極低,加上反動派出沒無常的搜刮搶劫,社會財富十分貧乏。
紅軍到毛兒蓋之前,反動派就在藏民中大肆進行欺騙宣傳活動,藏民們躲進了深山老林。紅軍嚴格執行民族政策,所有的部隊都沒有住民房,露宿在樹下和房檐下。保護好藏民的財產,沒有吃的就到山上去采蘑菇、挖野菜充饑。派出部隊四處去尋找躲藏著的藏民,經過耐心細致的工作,終于回來了一些藏民,愿意賣糧食給紅軍。
這天早飯后,部隊準備集合出發。李參謀長吃過早飯后帶著警衛員到村外部隊準備集合的場地上,部隊正準備出發,突然,有幾個匪徒揮著大刀向李參謀長砍來,李參謀長當即被砍倒在地,鮮血四濺?!顓⒅\長躺在地上,鮮血浸透了衣服,手捂著胸前的傷口,壯烈犧牲,時年只有29歲。李棠萼犧牲后,部隊用擔架抬著他的遺體到達毛兒蓋,舉行了追悼會,就地安葬。
參謀長李棠萼的妹妹
一位紅軍的師參謀長,就這樣倒在了長征路上,曾思玉非常傷心,后來在書中特意記錄了這一章節。李棠萼比自己大五歲,重慶九龍坡區玉清寺一個叫“馬廠”的地方人,原名李肇棣,字“庚棠”,后改字為“棠萼”。其父李克全經營皮毛生意,還有幾十畝田產,家境殷實。良好的家境條件,讓李棠萼進入當時名噪一方的廣益中學求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進步思想,后來瞞著家人參加革命,并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
李棠萼從黃埔畢業后參加從廣州起義,隨后轉移到韶關加入南昌起義的部隊,并參加湘南起義,后隨部隊上井岡山,參加了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游擊戰爭,紅軍期間歷任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二師五團參謀長、第二師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中央紅軍長征,成長為一名師級干部。
由于當年革命形勢嚴峻,他怕連累家人一直與家里失去聯系,加上當了紅軍之后改了名字,他和家人就脫離了聯系,音訊阻隔多年,家里人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卻一直惦記著他。尤其是他的老父親,在解放后一直在尋找兒子,后來臨終時還念念不忘,留下遺言,一定要設法找到李棠萼。
后來,他的兄長向上級寫信,詢問李棠萼的下落。直到解放四年后的1953年,經過組織的核實,給李棠萼的家人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而這個時候,英雄的李棠萼參謀長已經犧牲整整18年了。直到此時,家人才知道,29年前離家出走的李棠萼竟是紅軍高級將領。而已經成為開國中將的曾思玉,參謀長李棠萼的形象深深嵌入他的記憶里,伴隨他整整一生,一直對他深切緬懷,無限懷念。
本文參考資料:曾思玉的遺作《我的前一百年》第97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