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顧名思義,夏天小熱,進入“三伏天”的“序章”。公歷七月初,太陽行至黃經105度。古人觀星測氣,便有了“未及大而已小”的小暑,這算是為“酷暑”和“大暑”拉了個序幕。但中國人向來不只“觀氣象”,還藏著一份天地人生的體悟。
南朝梁人蕭繹在《小暑六月節》里說:“小暑后大暑,炎熱如煮。”這樣煮字,用得入木三分。江南的蟬聲、北方的麥浪、嶺南的臺風,溫度不同,但大家都在一個鍋里“燉著”。宋代詩人楊萬里也寫過:“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這兩句,透著小暑時節的悄然變化——細雨陣陣,突然放晴,夏意翻涌上來。
有趣的是,古人發現,小暑前后多“梅雨”,雨停之后,便是盛夏的“桑拿體驗”。民間還流傳這樣一個講究:小暑那天“食新米,嘗新瓜”,意指這一年又有了“新收獲”,全家老少都該嘗一口夏天的新鮮。
說到民間故事,江浙一帶有“小暑不食藕,肌膚如浮油”的調侃。原來藕在夏季采摘正當時,清甜爽脆,被人們視為“去火”的小能手。而在福建、江西等地,小暑前一天要“送灶王”,盼著家中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帶回一夏安寧。
還有個小趣聞:傳說每年小暑,蘇州的繡娘會在荷塘邊席地而坐,曬曬剛縫制的絲綢,讓日頭里的熱浪把“霉氣”都烤走,一年衣料清爽不生蟲。那么多生活細節里,處處都是祖祖輩輩的生活哲學。
時令傳統食物:吃出夏的清涼
綠豆湯——夏日解渴的老相識
說到小暑,家家戶戶的鍋里都煮過一鍋綠豆湯。小時候,母親總說:“天一熱,得多喝點綠豆湯,透心涼。”清清的綠豆粒煮至微爛,再舀一勺入碗,淡淡綠色像早晨屋檐下的晨露。大人們愛往里加點冰糖,或是泡上一夜冰鎮,暑氣一下煙消云散。
家常做法:
一碗綠豆,淘洗干凈,加足量清水,煮開后轉小火慢燉二十分鐘,綠豆稍開花即可,喜歡甜口可放冰糖。夏天喝,既解渴又解饞,清爽得讓人忘了煩惱。
苦瓜炒蛋——清苦生香的下飯菜
小暑前后,正是苦瓜最嫩的時節。有人嫌苦,其實苦中自有回甘,就像盛夏的日頭,曬過才知其溫柔。苦瓜切片,雞蛋攪勻,上鍋一炒,香氣四溢。民間有說法,吃苦瓜,心頭不悶,身子也清爽。
簡單做法:
一只苦瓜去瓤切片,雞蛋打散,加少量鹽油。苦瓜下鍋稍炒,倒入蛋液,等蛋定型后翻拌均勻出鍋。微苦的口感,配白飯恰好,是小暑餐桌上的慰藉。
荷葉飯——滿口鮮香的仲夏禮物
荷塘里的荷葉,到了小暑頂著露珠碧綠如傘,老家習慣用它包米飯。蒸出的荷葉飯,米粒浸潤著荷香,一打開,仿佛整片荷塘都被收進家里。
簡單做法:
新鮮荷葉洗凈,晾干備用。淘凈米,配上臘肉丁、蠶豆或蝦仁,少許鹽,拌勻后包入荷葉,放蒸鍋蒸至熟透。掀開一看,青翠荷葉,白米帶著肉香,荷香彌漫,是夏天的獨特驚喜。
新鮮藕片、茄子等時令蔬菜也正當季。新蓮藕切得薄薄一片用冷水浸泡,用來涼拌或清炒,脆甜可口。茄子洗凈后切塊,簡單蒸一蒸,配點蒜蓉醬油,熱氣騰騰,伴隨著家常的溫情。
三多吃:食養有法,順時而為
多吃應季瓜果
小暑時節,西瓜、黃瓜、香瓜等各類時鮮瓜果正“趕集”,新鮮水嫩。俗話說“吃時令,嘗鮮味”,這些果蔬不僅口感好,更是夏日解暑的小法寶。西瓜切塊冰鎮,午后來上一碗,爽口又提神。
多吃綠豆雜糧
綠豆赤小豆、小米、玉米都屬夏日常客。豆雜糧、雜糧飯、雜糧粥,輪流上桌,填飽肚子不膩。祖輩講究五谷輪換,正是夏天膳食的老妙招。
多吃綠色蔬菜
青菜、莧菜、菠菜……小暑田間正旺盛。多些綠葉菜上桌,不僅看著清涼,吃進嘴里也順口。晚飯炒糯玉米莧菜,或用苦苣、空心菜做個蒜泥涼拌,家常又適口。
兩少碰:盛夏飲食巧避雷
少吃油膩重口食物
小暑期間天熱,腸胃也容易“翻臉”。過油、重咸重辣的菜肴不宜多吃。夜宵攤那一鍋麻辣小龍蝦,偶爾解饞無妨,常吃卻會讓人負擔不小。家里常做清蒸、熗拌、蒸煮類菜,吃得清清爽爽。
少碰生冷寒涼
雖然冰飲冰品解一時之熱,但過度貪涼對身體并非好事。小時候,母親攔著孩子吃冰激凌,總是說“冷的能吃一點,但別貪多”。一碗冰鎮西瓜夠解暑,但若頓頓靠冰飲解熱反而適得其反。小暑,還是要以溫和為主,冷熱有度。
三不做:老祖宗的夏日智慧
不貪夜睡
小暑夜短晝長,暑氣未消就天黑。當年祖輩總叮囑:“莫貪夜涼,夜里睡足好養身。”時下流行“熬最晚的夜,敷最貴的面膜”,其實,不熬夜才是真正對自己好。
不暴曬高溫
小暑到來,太陽像火爐點火。泛舟湖面也罷,田間勞作也好,都是避開正午“毒日頭”為宜。村口老人搖著蒲扇,指點江山:“午時別出門,頭頂太陽,咋都不舒服。”
不隨便洗冷水澡
盛夏洗冷水澡,雖然一爽到底,但過于貪涼易著涼。小時候村口河邊戲水,大人們總是在一旁叮嚀:“別泡太久,出了汗,歇一下再去。”至今依舊記得這種小心翼翼。
這些禁忌,表面上是小心翼翼,其實背后是過來人的細膩關照。貪涼、飲食過度、夜間不眠,都容易讓盛夏生出小恙。正如老屋外的槐樹和屋里的老條案,安安穩穩才能熬過酷暑。
小暑是生活的柔軟時刻,在酷熱和蟬鳴里做點家常飯菜,放慢腳步聽聽風聲水影。這一年光景從春生、夏長、秋收到冬藏,無數個小暑組成了咱們味蕾和記憶的夏天。
餐桌上的這些節氣食物,是祖先賜予,亦是家庭傳承。不用太多講究,吃一口當令菜,過日子也變得有滋有味。“順天時而食,敬天地以養心。”小暑的細微講究,不過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自然和生活的溫柔告白。
生活,是要吃出季節的新鮮,也要活出順應時令的自在。愿你我都能在小暑這個節氣里,吃得清爽,心頭寧靜,把一切煩煩惱惱都煮成一鍋溫柔的綠豆湯。
“人生最美好的味道,是家常與時令交融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