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南安村里炸開了鍋,詹舒雯690分上了北大。
祖祠大門從過年后第一次開,第二天門口停滿小車。八仙桌擺中間,她穿校服站著,肩上紅綢寫"北大錄取生"。
爸媽戴紅花,爺爺蹲香爐前燒紙,念叨著"祖宗看仔細"。
族譜最新頁被紅筆描了名,族長說這是第七代頭一個。賣水阿伯把攤子挪到祠堂邊,幾個大叔擠門口直咂嘴。"以前出個高中生都敲鑼打鼓,現在北大生能上族譜!
"老頭抽著煙說。
有親戚舉手機喊"轉過來點,抖音粉絲要看分數",視頻里全是起哄聲。詹舒雯倒淡定,有人聽見她跟同學說"就是場考試,別拍了"。儀式擺了十五桌酒席,同學坐大巴趕過來,桌上全是紅鯉魚。
吃飯時阿姨夾著菜說"以后找對象得挑能進祠堂的",滿桌人笑成一團。隔壁村王阿婆隔天就去看老祠堂,說"我家小子中考后也得搞這儀式"。
鎮里KTV老板娘說,最近來問族譜的人多,她特意印了二十份復印件。小吃店掛新牌子"考上名校免費吃飯",但沒人敢去試,怕考不上丟人。
電視臺燈架還立在祠堂門口,族譜復印件攤在路邊賣,五塊錢一張。舒雯家院子堆著花炮禮盒,她媽說"中秋還得用,熱鬧不能斷"。巷子里幾個婦女嘀咕:"族譜都寫到第七代了,本子快不夠用咯。
"舒雯爸在家族群發祠堂照片,配文"光宗耀祖這回有底氣",底下全是"恭喜"。鎮中心學校貼告示,說今年中考考場加了三間,村支書在祠堂開了會。
"要搞升學表彰會,不能輸給隔壁村。"支書抽完煙把煙頭踩滅在香灰里。
晚上路過祠堂,幾戶人家窗戶還亮著,隱約聽見"得準備啥儀式"的討論。有人夸這儀式好,說"老傳統能激勵娃讀書";也有人搖頭:"考個大學至于嗎?
"奶茶店老板娘說,舒雯來買奶茶時跟平時一樣,"說話輕輕的,沒架子"。
現在祠堂地上還有香灰沒掃,鄰村的老祠堂已經開始翻瓦,腳手架搭起來了。是老傳統煥發新活力,還是過度追捧變了味?這事兒還真不好說。
想知道鄰村翻修進展?
點關注不迷路,后續咱接著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