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批移民涌入,悉尼多地房價每日上漲超$1000!
政府對嚴重住房短缺問題反應遲緩引房產專家抨擊,在過去5年,澳洲多地房價平均每天上漲超1000澳元。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口增長創歷史新高,但住房建設進展緩慢,進而導致房價大幅上漲。
政府數據顯示,為跟上人口增長的腳步,每年需新建近25萬套住宅,但自2020年來,大多數年份的建筑活動都遠遠不及這個數字。
澳洲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澳洲批準了181643套新房,高于前一年的 165000套。
這意味著僅在National Housing Accord計劃實施一年后,澳洲就已經比到2029年建造120萬套住房的目標少了6萬套。
對PropTrack數據的分析清楚的揭示了住房短缺在過去5年對房價造成的影響,其間以創新低的利率和創紀錄的購房活動為主要特征。
全澳近200個城區的房屋中位價在2020年5月至2025年5月的5年內平均每天上漲超 500澳元。
其中19個區每天上漲超1000澳元,導致當地房價比5年前高出數百萬澳元。
其中,悉尼內城區、黃金海岸、陽光海岸和阿德萊德部分地區的房價漲幅最為顯著。
在悉尼,北岸Wollstonecraft的房價漲幅最大,該地房屋中位價從2020年的280萬澳元增至今天的570萬澳元,過去5年平均每天上漲1550澳元。
更北的Warrawee也出現了類似的上漲,房屋中位價從245萬澳元增至490萬澳元,平 均每天上漲約1340澳元。
華人區East Lindfeid也榜上有名,過去5年平均每天上漲882澳元。
在昆州,黃金海岸Surfers Paradise的漲幅最大,從5年前的178萬澳元漲至現在的 400萬澳元,平均每天上漲約1210澳元。
南澳漲幅最大的是Unley Park,過去5年平均每天上漲1240澳元。
Property Buyer的經濟學家、買家中介Rich Harvey表示,悉尼許多房價上漲最快 的地區在新房供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
他說:“像Wollstonecraft這樣的地方很受歡迎,且被規劃為高密度區域,那里應該有更多房源,但獲批且動工并不容易。”
“由于建筑成本大幅上漲,即使一些地塊被劃定為高密度區域,也不再適合開發新項目。”
他補充道,整個國家都未能建造足夠的住房來容納移民帶來的人口增長。
“房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但也許最重要的就是移民。”
“在新冠疫情初期,我們幾乎沒有移民,然后出現了補償性移民,之后的移民數字基本是(疫情前)的兩倍。”
“移民水平仍很高,這在建筑活動緩慢時期給租金和房價帶來了巨大壓力。”
PropTrack的經濟學家Eleanor Creagh表示,房價上漲的循環往往是自我實現的。
她說,購房者常常因為擔心會被擠出心儀城區而抬高價格以更快的買房,但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市場更快上漲。
她解釋道,房價上漲還刺激了強勁的換房活動:由于現有房產的大幅增值,購房者能以越來越高的價格購買新房。
Hou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的經濟學家Tim Reardon表示,政府稅收加劇了這 個問題。
他指出,最近的行業數據顯示,在悉尼等主要市場,提供新房和土地一攬子方案的成本中,現在有近一半是政府的稅收和繁瑣手續。
Reardon還表示,對外國投資新房項目征收的稅,包括自2017年來部分州對外國買家征收的兩倍或三倍印花稅,正適得其反。
他說,增加的稅收意味著新房項目的一個關鍵資金來源消失了。
“他們對資本而不是人征稅。資金枯竭了,但人們繼續通過移民進入這個國家,給住房市場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02
2025年翻修熱潮回歸!買‘老破小’或成最佳投資
隨著建筑成本趨于穩定、經濟學家預測澳洲“樓市熱”將重現,翻新房屋正在悄然回歸。
在阿德萊德海濱區Glenelg,護士Bridgit McAteer和工程師Mark Fishlock親手翻新了他們2012年以45萬澳元購入的房子,如今計劃以190萬澳元出售,價格漲幅是同期房價平均漲幅的兩倍。
“我們翻新了整棟老屋,重新鋪設了地板、加裝了壁爐。除了擴建部分請了建筑商施工,其余我們全是自己動手完成的。”McAteer說。
他們并不是個例。隨著建筑商和工人成本回落、利率下調預期增強,越來越多買家重拾翻新熱情,準備趁低入手“可改造”房產,等待價值釋放。
地產研究機構Cotality研究主管Tim Lawless表示,許多購房者因擔心翻新風險避而遠之,但如今情況正在改變。
“我們聽到很多例子說,工人資源正在逐步釋放,建筑成本的漲幅也回到季度和年增長的平均水平。”
他認為,對于有信心找到工人并能為房產增值的買家來說,現在是個很好的介入時機,尤其是在持有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像墨爾本這樣價格較低的市場,更適合‘動手族’控制成本和風險。”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房價上漲4.3%,遠超建筑成本2.9%的漲幅。
The Agency合伙人Noah Lautman-Wurt指出,隨著大型基建項目如西門隧道即將完工,建筑市場釋放了更多勞動力,報價開始趨于理性,競爭加劇。
“以前很多工人是抱著十個項目中一個能高價成交的心態接活,現在不得不更具競爭力。”
McAteer的中介、Ray White Glenelg的Adam Keane表示,翻新房產在市場上有明顯溢價空間。“只要是可以增值的‘白板房’,市場上機會很多。”
在墨爾本內西區,Gene Kapaufs和Havana Tan最近買下了一棟維多利亞式老宅,打算自己親手修復大部分結構。
Kapaufs曾是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澳洲代表,他曾親手翻新過自己開的咖啡館,連家具都是自己做的。這次,他準備“重現維多利亞風貌”,保留原始的踢腳線、石膏線和天花板飾線。
不過他也表示不會事事親力親為:“我們已經找人來報價地基加固了,這部分我不會做,要請專業工人來。”
買家中介Cate Bakos指出,能忍受“丑”一點房子的買家將擁有更多選擇,也更容易淘到漏。
“許多買家因擔心成本、工人短缺、材料價格而望而卻步。如果你手頭寬裕,能接受一套比較破舊的房子,未來會有非常可觀的回報。”
在布里斯班,過去五年房價上漲超71%。Cohen Handler的買家代理Jordan Navybox表示,翻新房目前“稍顯冷門”,但長期回報將跑贏建筑成本。
“很多人覺得建筑價格會回落,但我認為它不會真正下降,只是會趨穩,之后還會繼續上漲。成品房的價格一直在漲,從未停過。”
Master Builders Australia代理CEO Dee Zegarac指出,盡管新建項目因審批和貸款限制等問題被推遲,住房市場已顯復蘇跡象。
她呼吁政府兌現承諾,釋放行業產能、提升效率,以應對建筑行業在許可、材料、用工等方面的多重壓力。
隨著澳儲行準備在下周二再次降息,經濟學家們普遍看好未來兩年房價走勢。
澳洲銀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Munckton表示,根據過去40年的數據,未來兩年房價上漲10%至15%是“合理預期”。
四大銀行中有三家預測2026年房價漲幅將在7%以上。
ANZ高級經濟學家Adelaide Timbrell指出,盡管收入在上漲,消費者仍受到生活成本危機的影響,信心尚未完全恢復。
她表示,首次置業者最大挑戰是存夠首付,而換房者的限制主要來自貸款能力。
“明年房價上漲的動力將增強,因為信心逐步回升、利率下調提升了購房者的借貸能力。”
聯邦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Belinda Allen也預測2026年房價漲幅將更強,“如果RBA降息節奏更快,2025年房價可能也比預期更強。”
國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ally Auld預計,2025年全澳房價將上漲約3%,2026年漲幅或達6%。
03
澳洲房價最難負擔城區揭曉,悉尼多個華人區上榜
最新的建模數據顯示,即便年入達到30萬澳元,你也無法在悉尼和墨爾本的眾多城區購置房產。
哪怕一對夫婦的年收入達到60萬澳元,全澳范圍內也有29個城區的房價讓他們望而卻步。
這一“令人痛心的數據”顯示,哪怕是高收入群體在購房時也面臨著不少阻礙。對于普通收入人群而言,情況就更加嚴峻了。
對于年收入10萬澳元的單身人士而言,首府城市中僅有5%的房屋在其承受范圍內,而在悉尼則一套都買不起。
專家表示,即便考慮到近期的利率下調,年入10萬澳元的購房者,其借貸能力也就增加了2萬多澳元。
假設他們能夠存到20%的首付,拍賣會上的預算約為62.5萬澳元。和去年相比,這一數據僅略有提升。
Cotality住宅研究主管Eliza Owen表示,如果將搜索范圍擴大到全澳所有城市和地區,年入10萬澳元的人群可以負擔五分之一的房產,相比去年的11.5%有所改善。
這一計算基于5.75%的利率和30年還款期。
年收入20萬澳元的單身人士可負擔123.75萬澳元的房產。可選地區包括悉尼 Newport、墨爾本Abbotsford和布里斯班Kelvin Grove。
年收入15萬澳元的單身人士可負擔95.12萬澳元的房產,可選墨爾本Altona North 和Taylors Lakes、布里斯班Murrumba Downs和Pallara,以及悉尼Raby和 Glenfield等地。
如果是夫妻雙方各自年收入15萬澳元,他們可以負擔首府城市87%城區的房產,其中悉尼有380個,布里斯班和墨爾本更是有數百個。
按照同樣的算法,年收入30萬澳元的單身人士有能力買下173.37萬澳元的房產,可以考慮悉尼Arncliffe、布里斯班Camp Hill和墨爾本Narre Warren North等地區。但是,他們無法負擔悉尼的Penshurst或Norwest,以及墨爾本的Essendon或Ormond 等地。
Owen指出,即使一對夫婦的年收入達到60萬澳元,也無法負擔悉尼29個超高端房產 市場。
這些地區包括Waverley、Lindfield、Strathfield、Coogee、Clovelly、Bondi、 Greenwich、Northbridge、Bronte、Bellevue Hill以及華人區Killara、East Killara以及East Lindfield。
Owen表示,單身人士與夫婦之間的購房能力差距巨大,政府主導的項目在平衡這一差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機構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比如提高貸款的靈活性,使非戀愛關系的人更容易組隊購房。”
“政府的共享房產權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單身人士無需與他人合作,而是可以與政府合作進入房地產市場。”
經濟學家普遍預測,澳聯儲可能會在下周二的會議上再次降息。
04
澳洲學區房溢價高達35%,家長甘心砸錢
在墨爾本,家庭為購買優質公立學校學區房支付的溢價高達35%。
維州房地產研究所(REIV)的分析顯示,熱門學區內的房屋售價比學區外平均高出至多50萬澳元。
REIV對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內熱門公立學校學區的平均房價進行了分析,并與學區外1公里處的平均房價進行了對比。
研究發現,墨爾本Williamstown High School周邊學區的溢價幅度最大,達35.1%。此外,東區熱門學校及南部Frankston High周邊地區也存在明顯溢價。
REIV首席執行官Jacob Caine指出,這表明學區劃分是房地產中的重要資產。
“位于頂尖公立學校學區內,房產價值可能增加數十萬物澳元,這證明了學區在市場中的強大影響力。”
他表示,盡管公立學校長期以來是部分東區的吸引點,但這一趨勢在各區普遍存在。
“這并非東區獨有現象,從Frankston到Williamstown,家長們愿意為優質公立教育支付高昂溢價,數據也顯示購房者確實愿意為此買單。”
Caine指出,因其良好的聲譽,Frankston High上榜并不意外。
“更重要的是,它是前十名學校中唯一中位數房價低于100萬澳元的,這對購房者來說極具吸引力。”
約四年前,Alicia Nicholl在Frankston High學區購買了一套住房。她坦言,為確保兩個孩子入學,自己確實支付了額外費用。
“學區內的房產價值肯定更高,但我知道學校每年都會接受學區外的申請,也鼓勵家長申請。”
對她的家庭而言,這筆額外支出很值得,因為就讀七年級和九年級的孩子在學校發展很好。
“這是一所很棒的學校,學術、體育、戲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機會,聲譽極佳。”
REIV發現,學區內的公寓也存在溢價,但幅度不如獨立屋明顯。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