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iakonos Oncology宣布完成200萬美元的SAFE(Simple Agreements for Future Equity)私募配售。此輪募資用于推進其明星腫瘤疫苗DOC1021在膠質母細胞瘤(GBM)中的Ⅱ期臨床試驗。這一進展給五年生存率僅為8%的GBM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1]。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膠質母細胞瘤(GBM),是免疫治療領域最具挑戰的實體瘤之一。其“冷腫瘤”特性(如微環境免疫抑制嚴重、T細胞浸潤不足)導致PD-1/PD-L1抑制劑等免疫療法效果不佳,有效率不足10%[2]。而Diakonos的樹突狀細胞疫苗(Dendritic Cell Vaccine,DCV)策略提供了一種全新解題思路。
01
從德州實驗室到GMP工廠,Diakonos打造冷腫瘤疫苗的轉化路徑
Diakonos Oncology成立于2016年,脫胎于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of Medicine)Will Decker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Decker教授長期從事樹突狀細胞免疫學研究,尤其在中樞免疫耐受方面有所突破。
Diakonos的核心團隊結構穩定、優勢互補,形成了從基礎科研到產業轉化的閉環路徑。首席科學家Will Decker教授提供持續的技術創新輸入;首席執行官Mike Wicks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主導多個生命科學公司完成產品臨床轉化與退出;首席運營官Jay Hartenbach具備豐富的產業運營經驗,專注于推進GMP制造體系建設和臨床試驗落地。
圖1:Diakonos團隊畫像一覽
總部設于休斯頓的Diakonos,與貝勒醫學院和德州醫學中心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它不僅整合了前沿科研資源,也擁有了臨床資源對接和產業轉化的本地化優勢。
在資本路徑上,Diakonos也展現出節奏穩定、目標清晰的融資策略。2024年8月,公司完成由Restem Group領投、Baylor Collegeof Medicine Ventures和Life Science Angels等機構跟投的114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該輪資金用于建設GMP級別的細胞疫苗生產設施。10個月后,Diakonos再度完成2000萬美元SAFE融資,繼續由貝勒醫學院和BTIF等老股東追加出資,確保其核心候選產品DOC1021的Ⅱ期臨床試驗資金充足。
表1:Diakonos成長路徑一覽
從一間實驗室出發,到完成三千萬美元融資、建立完整生產體系,Diakonos正在將“工程化疫苗”這一傳統學術課題,轉化為患者臨床應用的現實方案。
02
體外個體化定制疫苗,用“雙重加載”喚醒沉睡的T細胞
對于大多數實體瘤,尤其是像膠質母細胞瘤(GBM)這樣的“冷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就像在一場戰斗中,敵人躲在偽裝精良的堡壘后面,免疫系統根本無法“識別”也無法“出擊”。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關鍵“前哨”,主要職責是在第一時間捕捉外來入侵者的特征信息(抗原),并將其呈遞給T細胞,啟動后續的免疫攻擊。在抗擊病毒感染或清除癌細胞的過程中,DC扮演著連接先天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橋梁角色。
傳統的DCV(樹突狀細胞疫苗)試圖解決免疫識別問題,但受限于“只傳遞情報、不激活戰力”,往往無法調動足夠強的T細胞反應:一方面,它們大多時候僅加載腫瘤抗原,缺乏有效的“共刺激信號”激活樹突狀細胞(DC)成熟;另一方面,傳統遞送方式往往效率低,難以穿透復雜的腫瘤微環境。
Diakonos的DOC1021疫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識別+激活”的雙重難題而設計。這是一款基于患者自身免疫細胞“定制”的個體化疫苗,核心思路簡單明了:先把免疫系統的“情報官”(樹突狀細胞)拉出來,在體外完成系統培訓和武裝(ex vivo體外改造),再送回體內,指揮T細胞精準作戰。
Diakonos的DOC1021采用“雙重加載”(double-loading)策略——將患者腫瘤組織的mRNA與腫瘤裂解液共同加載進樹突狀細胞,模擬身體應對病毒感染的自然過程。這一組合旨在誘導強效的Th1型免疫反應,激活殺傷性T細胞并形成免疫記憶,從而增強對癌細胞的持續清除能力。
圖2:DOC1021“雙重加載”機制原理示意圖
不僅如此,DOC1021直接注射到頸部深層淋巴結。這個區域是腦部淋巴系統的“交通樞紐”,有助于繞過血腦屏障,讓疫苗“信息”更快、更精準地抵達中樞神經系統。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產品于2021年在I期臨床試驗(NCT04552886)中對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展開評估,試驗共納入16名受試者,初步驗證了其安全性與免疫激活能力。
在I期臨床試驗中,DOC1021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顯著的免疫激活效果: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達到88%,遠高于傳統治療約60%的水平,其中首位受試者在接種后超過兩年依然存活。
基于積極結果,Diakonos已于2025年3月正式啟動Ⅱ期隨機、多中心臨床試驗(NCT06805305),進一步驗證DOC1021在一線治療中對總生存期(OS)的影響。
03
多癌種探索,沿用“單病種突破+平臺拓展”雙路徑
Diakonos Oncology的核心候選疫苗DOC1021正在穩步推進其臨床開發路徑,并逐步展現平臺型產品的多適應癥潛力。不僅如此,在免疫療法難以敲開冷腫瘤大門的背景下,DOC1021的策略也為胰腺癌、結直腸癌等其他冷腫瘤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目前,Diakonos在積極推動DOC1021的適應癥拓展。2025年,公司與貝勒醫學院合作啟動了一項I期胰腺癌臨床研究(NCT04157127),主要評估疫苗在標準化療后的輔助治療中是否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和操作可行性。該試驗也被視作機制驗證和生產優化的重要窗口,未來有望為 DOC1021 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 PD-1 抑制劑)等聯合治療策略提供早期數據支持。
圖3:Diakonos管線進展一覽
從策略來看,Diakonos正沿著“單病種突破+平臺拓展”兩條路徑同步推進:GBM試驗已進入關鍵的療效臨床驗證階段,致力于夯實產品基礎;而胰腺癌等適應癥的早期探索,已顯示出其平臺適用于其他免疫冷腫瘤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DOC1021已相繼獲得FDA對GBM和胰腺癌適應癥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分別于2023年10月與2024年5月),并于2024年1月取得GBM適應癥的孤兒藥認定。這些監管認可,不僅為產品開發提速,也體現出其在機制與臨床潛力上的行業認可。
04
探索冷腫瘤激活機制,中國腫瘤疫苗已進入臨床加速期
Diakonos的探索為腫瘤疫苗這一前沿賽道注入了新思路,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三點啟發:
● 其一,冷腫瘤成為免疫治療新焦點。膠質母細胞瘤、胰腺癌等免疫“冷腫瘤”需要跳出PD-1路徑,尋找更具靶向性和免疫激活的新機制。Diakonos通過樹突狀細胞激活結合ex vivo該咋,為激活沉默免疫提供了新思路。
● 其二,科研轉化驅動創新閉環。Diakonos依托學術實驗室和醫療中心創投,打造“科研—孵化—臨床”一體化模式,為中國企業構建從基礎研究到臨床驗證的高效創新路徑提供了借鑒。
● 其三,平臺戰略促進多癌種布局。DOC1021具備廣泛適應癥擴展潛力,已從GBM拓展至胰腺癌等冷腫瘤,體現“以機制為核心、以適應癥為場景”的平臺化思路,拓寬多元化的免疫療法企業成長路徑。這種思路,也在中國免疫治療企業中逐步受到關注。
目前,國內樹突狀細胞疫苗(DC疫苗)研發領域也正迎來臨床階段的重要突破:北京立康生命科技的腫瘤新生抗原mRNA-DC疫苗LK101于今年2月獲FDA臨床試驗許可,I期臨床接近尾聲;恒賽生物的“Eco-DCVax”技術疫苗KSD-101獲FDA IND批件,推進中美雙報及國際標準產業基地建設。
這些重要進展標志著我國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已從技術跟隨轉向自主創新,國內企業正通過差異化技術路徑加速實現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推動DC疫苗產業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05
結語
Diakonos Oncology憑借扎實的科研、清晰的臨床策略和獨特的機制創新,在癌癥疫苗領域穩步突破,為“冷腫瘤”免疫治療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隨著Ⅱ期臨床結果的發布及適應癥拓展,DOC1021是否能在免疫治療“無路可走”的實體瘤中打開新局,值得持續關注。
面對胰腺癌這類“癌中之王”,以及免疫“冷腫瘤”長期被忽視的治療“死角”,Diakonos所代表的ex vivo編程免疫策略,不僅是一種技術路線,更是一種對未來的回答——癌癥治療的突破口,也許就藏在每一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之中。
參考文獻:
[1] AACR Cancer Disparities Progress Report 2024 Steering Committee.and 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2024 Steering Committee.“Cancerin 2024.” Cancerdiscovery vol.14,12(2024):2324-2331.
[2] Lim,Michaeletal.“Current state of immuno therapy for glioblastoma.”Nature reviews.Clinical oncology vol.15,7(2018):422-442.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項目,或您的項目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發布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系;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