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營銷轉場,游戲改變,流量追逐,直播登場。如此這般,變化太快,還沒等反應過來,行業變天,讓人熟悉又陌生起來。】
撰文|顏光明、編輯|禾 子
看到這則僅有四分之一的紙媒廣告,我覺得稀罕,尤其是有關汽車的廣告,不由感慨。有人告訴我,現在汽車廠家基本上都不在紙媒上投廣告了。如今紙媒汽車版基本上都撤掉了,即使有也都不定期,大幅縮版。一位同行告訴我,他明年退休,由他負責的汽車版也將隨之而去。
“銀行汽車節”來了,還登廣告,選擇紙媒。此舉有點突兀,與當下靠流量和直播賣車不同,心生好奇。如今一場直播就能大訂幾萬,甚至十萬,二十幾萬輛。要不動輒百城萬輛上市,或千城萬人交付,百城千店聯動……區區汽車節能賣多少車,況且車展賣車也大不如前。買車找農行似乎不太應景。
有趣的是,如今賣車都拼“吆喝”,新車上市就送大禮包,限時一口價,便宜到不可信。車也都不是一輛一輛地賣,而是網上盲訂,搶訂,就差團購了。有人說,不用營銷,看直播效果下單,訂數是以分秒和小時來計,如同直播收視率的跳動。相對于購車禮金和一口價,買車貸款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有一次在海外采訪汽銷店。問:你們怎么賣車?答:讓客戶喜悅購車。如何做到?滿意度。提到喜悅、滿意度,內容就多了,不僅是產品、價格和服務,還有態度、品牌和信賴。再問:如何交車?答:像嫁女兒。怎么說?儀式感。
這就讓我想到了“器物、制度、理念”對于購車喜悅、滿意度、品牌文化支撐的信賴保障。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體驗和融合,人與車及生活才有了彼此須臾不離的意義。
我曾收到過一本“小紅書”,書中有一個故事也是我親眼所見。說的是日本雷克薩斯銷售店門衛一天要向顧客鞠躬千次不止。我聆聽過豐田章男親口拜托廣豐員工和經銷商:“我們每輛車都是跪著賣出去的”。他還拿出豐田當年賣車報道(報紙)給大家看。
對于這樣的營銷我查找了相關資料,也見證了實際操作的工具(e-CRB、G-Book)和營銷服務軟件的升級,正如德國大眾所言,營銷是從車賣出去時開始,就像“擁有桑塔納(參數丨圖片)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那樣,指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營銷。
前幾年,不少車廠流行千城千店交付活動,我也親臨過數百輛新車一起交付的盛大場面。心想,這樣的“集體交付”也太爽了,4S店不就更省事了?二十年多前,交車儀式成為整個汽車營銷環節中最為莊重和神圣的一件事。廠家對經銷商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整個流程不少于半小時。有的還當作新聞炒作,熱鬧過一陣子。
時過境遷,現在又如何?
近日去4 S店做車輛保養和年檢,見“交車室”已被閑置,改為它用。環顧四周,沒有顧客,店堂冷清,新車擺滿,車頂上的牌子注明降價和優惠數字。就連銷售員的影子都沒有。這樣的場景,與直播營銷冰火兩重天。
營銷轉場,游戲改變,流量追逐,直播登場。如此這般,變化太快,還沒等反應過來,行業變天,讓人熟悉又陌生起來。
在“轎車是成功”的標志、標簽和包裝的時代,擁有一輛私家車的意義不同尋常。這不僅是普通人的夢,也是階層躍遷和身份的象征,還是一種心理需求和對于顯擺滿足的渴望。從私家車到家轎的變遷過程,幾乎是時代和社會表情的記錄,即從頂禮膜拜到一車難求,再從降價甩賣到賣車送禮,汽車從金字塔的稀缺品淪落到過剩的“消費品”,僅用了二十余年時間,就像做了一場大頭夢——竟是狂歡后的一地雞毛,留下一片狼藉,無處不令人困惑:發展汽車怎么會變成了一個郁悶的話題?
點評
汽車從金字塔的稀缺品淪落到過剩的“消費品”,僅用了二十余年時間,就像做了一場大頭夢——竟是狂歡后的一地雞毛,留下一片狼藉,無處不令人困惑,汽車行業將何去何從?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