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酷暑天,地鐵口,一位風塵仆仆的游客,一只大行李箱,一堆亂七八糟的共享單車,行路難!這樣的城市形象該打幾分?不及格。
如此差評,不能發生。
在市中心黃浦區,18個地鐵站暑期游客激增,如何暢行無阻?今年,黃浦區與申通地鐵集團攜手,持續推進黨建引領“多格合一”融合共治,做大“一格聚力”基層善治“朋友圈”,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實現這個目標,要做好四件事。
首先,街道網格長受聘擔任車站“零號站長”,地鐵站長受聘擔任“兼職副網格長”,綜合網格治理與地鐵車站管理雙向互動,以黨建聯建合力推進重點、難點問題解決。
其次,全區所有網格融合共治,強強聯動,織密地上、地下治理網,以文明宣傳、應急聯動、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推動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
再次,打破“信息壁壘”,數據信息互通,優質資源共享,開放志愿崗位、推廣文化項目、加強品牌宣傳,以城市窗口優美形象展現“善治之美”。
最后,搭建公眾參與平臺,廣泛征求街道居民、地鐵乘客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市民有序參與城區治理決策和監督,軌交建設、改造、周邊治理都要提升市民參與度。這四件事,究竟做得怎么樣?串聯豫園商圈、黃浦濱江等“黃金點位”的14號線豫園站7號口,就是最好的例證。這里早晚高峰客流量超過3萬人次,但如此城市窗口,共享單車“爆倉式”占道堆積一度“煞風景”,市民游客意見很大。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外灘街道第三綜合網格沒有“單打獨斗”,而是以黨建引領“多格合一”,讓治理“朋友圈”力量翻番,打了一場漂亮的協同戰。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柔性破題“化敵為友”。共享單車企業是“麻煩制造者”,但也可以是解決者。面對“爆倉停放”并非簡單罰款了事,而是由城管、交警聯合約談三家共享單車企業。先看監控數據,早高峰過量投放、晚高峰二次堆積,乃至影響通行安全、妨礙城市形象、自毀企業聲譽;再看照片對比,適量投放與龐雜混亂的巨大差異,一目了然。企業利益與社會秩序,原本可以兼得,積極共贏何樂不為!
令人欣慰的是,企業不再抵觸,承諾定點投放動態清運。柔性破題,讓管理對象成了治理伙伴。短短幾天,7號口告別雜亂無章,回歸井然有序,道路暢通了,市民點贊了,口袋公園也變回了公園的模樣。
這樣的轉變,一個關鍵因素在于數據共享。屬地、軌交打破“信息壁壘”,拿精準的數據說話,讓被管理方心服口服,問題迎刃而解,更做大了共治“朋友圈”,實現了資源共享、服務提升、難題共答。
地鐵口是城市治理的窗口,要“窗明幾凈”。面對龐雜的基層治理,如何以精度發現問題、以速度響應需求、以溫度凝聚力量,實現從解決“一件事”到“一類事”的躍升?一格聚力,軌通萬家,值得期待。
原標題:《新民述評|“一格聚力”做大基層善治“朋友圈”》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姚麗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