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賓逸雪 文/圖)建設路社區教育局家屬院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單體樓宇,共48戶居民,其中租戶占比達三分之一,長期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小區基礎設施嚴重老化,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加之電動車充電難、停車難等痛點,居民改造訴求迫切。
2025年5月,該小區改造項目如期啟動。此次舊改不僅是硬件設施的更新,更是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在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中的一次生動實踐。從前期的民意征詢、中期的樓內改造協調,到后期的質量監督保障,網格化管理貫穿始終,有效發揮了矛盾化解、協商共治、服務保障三大核心功能,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支撐。
矛盾調處:網格構筑沖突“緩沖帶”。施工前,社區網格員通過網格群和張貼通知的方式精準發布小區舊改通知。隨即,有居民向社區反映想改造樓內下水管道,但了解到舊改項目不包括樓內項目,需要業主自費聯系施工隊改造時,部分居民產生異議。居民內部就是否進行樓內改造產生了分歧。社區網格員積極引導物管會發揮職能,物管會對矛盾初步協調,仍有5戶居民不同意出資改造。
協商共治:網格搭建共識“組織平臺”。由于多數居民的改造意愿強烈,社區搭建“網格議事角”,引導居民理性表達,聽取居民合理意見,爭取盡快達成共識。社區負責人多次出面協商,經過7次院內議事會討論,5戶居民最終表示同意改造,并簽訂協議。針對院內無電動車充電設施這一問題,網格員通過民意調查后得知48戶居民中有35戶表示同意,無人表示不同意,社區據此進行實地勘查,選定院內東北角為充電樁建設位置,并迅速協調完成供電接入事宜,居民使用安全合規充電設施的需求即將得到滿足。
質量守護:網格化身項目“監督哨”。院內硬化完工后,有居民向網格員反映地面存在“起沙”現象,網格員第一時間“吹哨”上報社區和街辦。街辦組織居民、施工隊負責人、社區網格員和物管會成員召開專題議事會,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限期打磨沖洗的整改措施。網格員還接到群眾反映院內道沿較高、不便停車的問題,經街辦職能部門現場查看,與施工隊商討后,最終將原來的15厘米下沉至5厘米,既方便居民停車,又符合工程標準。
網格賦能:精準觸達治理末梢,筑基長效管理。網格賦能舊改有效提升了教育局家屬院的舊改質效,讓舊改改在群眾心坎上。依托網格就地化解矛盾阻力,暢通信息傳遞渠道,有效激發了居民參與熱情和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了社區認同感;實現問題在網格發現、矛盾在網格解決、服務向網格延伸,精準觸達治理末梢。更重要的是,舊改過程中通過網格建立的溝通協商機制、平臺及志愿者隊伍,為小區改造后的長效精細化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