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后天起,多地最高溫要沖38℃。
最近,大豐、酒泉、寧國等地忙開了。90多個村集體、200多位種糧大戶,剛參加完防暑培訓。有人說:“種地哪有不挨曬的?
”可去年數據扎心——高溫季農村中暑病例比平時多4成。熱歸熱,命要顧。培訓里講得明白:高溫不是“扛一扛”就行。
輕度中暑頭暈惡心,重度中暑能要命。有老把式不信:“我曬了30年地,啥沒見過?”可醫生說:50歲后,身體調節能力降一半。
去年7月,鄰縣王伯在玉米地暈倒,送醫時體溫40.5℃。就因為他覺得“喝涼水頂事”,沒補鹽沒歇涼。
培訓里重點提了3件事。第一,喝水別等渴。
渴了才喝,身體早缺了500毫升水。建議每20分鐘喝兩口,淡鹽水比涼白開強。第二,干活挑時間。
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比正午強十倍。
玉米地密不透風,更得錯峰干。
第三,穿對衣服。深色短袖吸熱快,淺色長袖能擋紫外線。草帽要選寬檐的,脖子別曬禿嚕皮。
有人問:“莊稼等不得,咋平衡?”培訓老師舉了例:張嬸家種西瓜,雇了3個人輪班。上午摘瓜,下午整枝,沒誤活也沒中暑。
還有個細節容易漏——隨身帶仁丹。頭暈眼黑時含兩粒,比跑回家找藥快。
但要注意:糖友別選含糖的,得提前備無糖款。有人嘀咕:“培訓聽著好,做起來麻煩。
”可去年統計:參加過培訓的農戶,中暑率降了65%。
省下的醫藥費,夠買半車化肥。熱天種地,不是“拼狠”是“拼巧”。防護做足,比啥都強。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老習慣該改改了。
別等中暑躺床上,才想起培訓里的話。未來一周,您家地里準備咋防暑?
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幫到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