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去世,只有59歲,他是誰?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不足為奇。作為文化思想界的人物,在娛樂至死的時代,早早地就被遺忘。好的是,我的朋友圈并沒有遺忘。
我關(guān)注的許多公眾號,都寫了紀(jì)念文字,與傅國涌的交集,讀傅國涌的感受,這著實令人欣慰。大概是傅國涌的文字本身帶來的無窮魅力吧!還有則是,有的人天生就是這塊料,無論何時被發(fā)掘,他都是這塊躬耕思想領(lǐng)域的料,難以改變。
傅國涌是因為疾病去世。而每每想到他的去世,總免不了胡思亂想,畢竟年紀(jì)太小了嘛。猶如1997年,那年年僅45歲的王小波去世,總覺得他是另有隱情。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思想不被看好的年代,有思想代表著叛逆和不聽話。
當(dāng)然,我并沒有完整讀過傅國涌的書籍,只是在一些雜志刊物看到了些文字,以及當(dāng)年博客瘋狂的時代,在網(wǎng)絡(luò)上閱讀他的作品。但因為他,讀到了一個專科畢業(yè)的人寫的書,他的名字叫謝泳,從山西晉專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謝泳,如今是廈門大學(xué)教授。
謝泳寫的西南聯(lián)大,逝去的年代,1949年前后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頗有些開天辟地的意味,從中讀懂了在一個斷代的時刻,知識分子的選擇和結(jié)局,不勝唏噓。
似乎這僅僅是一個小眾的讀者場域,我猜,無數(shù)的人還沒有聽聞過謝泳這個名字吧,也罷,只要自己喜歡閱讀,就能夠進行下去,而別人的任何強制,卻只是一種副作用。
傅國涌的去世,對思想界是一個損失,而像傅國涌這樣的研究者,說到底是越來越少,但并不是絕種了。總有少數(shù)的人在默默地延續(xù),在思想界耕耘不息。
香港的蔡瀾,去世引發(fā)了無數(shù)的討論,其實也是沒有資格去寫的,一個最大的沒有資格的原因即是沒有看過蔡瀾的書籍,沒有讀過,自然沒有資格評論。
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是最后去世的一個,金庸、黃霑、倪匡已經(jīng)駕鶴西歸,而蔡瀾被戴上的符號是吃喝玩樂,卻沒有人去看他之前的一個人公司的頂配。
無數(shù)的網(wǎng)友評論,那只是因為有錢,意思是說,只要一個人有錢就能這么玩。我倒是覺得并不一定。就拿青樓來說。有錢的確可以換來共度良宵的機會,但是有錢你并不一定會吟詩作賦贏得女子的芳心。
金錢只是蔡瀾的一個側(cè)面,從現(xiàn)實看,他的確是在揮霍錢,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錢都是他賺的,沒偷沒搶,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的錢,本來就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很多事,很多時,絕對不是只要有錢就能像蔡瀾這樣瀟灑快活。畢竟,蔡瀾也不是富豪榜排名前幾位的人吧,但卻沒有人活成蔡瀾,不是嗎?
有人會問,怎么把傅國涌和蔡瀾放在一起了。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這僅僅是想到哪就寫到哪,因為他們也都是逝去的人,逝去的人,能夠被后人記得且聊聊,豈不樂哉?
防止失聯(li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