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試點三明醫改,“541”薪酬分配成為臨床醫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撰文 |郭雪梅
責編丨汪 航
據《農民日報》7月3日報道,就醫生薪酬制度改革、三明醫改等話題,記者與四位長期深耕醫改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
參與訪談的嘉賓包括福建省三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盛雄,福建省醫改研究會副會長詹積富,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和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其中,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在訪談中披露了一組數據:
“通過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改革,2024年全市(安陽市)醫療機構平均獲得4%的醫保結余資金,按541的比例分配(50%給臨床醫生、40%給護理人員、10%給行政人員),醫生平均薪酬增長7%,同時住院人次和門診人次下降,但醫院總收入增長10%,實現減量增收減負擔”。
廖藏宜教授介紹,安陽是國家DRG付費改革試點。改革前,因當地三甲醫院多、醫療資源過剩,加上老齡化嚴重,醫保基金支付率僅70%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機構運營壓力大,醫生收入低。
,安陽市從2019年開始成為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今年1月被確定為河南省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攻堅示范市之一。
今年3月,安陽市公布了該市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明確按照三明醫改“541薪酬分配制度”進行改革。
早在2019年,三明市人民政府曾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首次介紹了這一薪酬分配制度。
該制度旨在對醫院工資總額進行合理劃分,并依據5:4:1的比例,將其分配給不同團隊,以此構建起一套相對科學、均衡的工資額度分配框架。
在這套框架中,醫生、護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團隊原則上分別占工資總量的50%、40%、10%劃分,并把握好三方的最高年薪比例,護士應在醫生的70%以內,行政后勤人員應在醫生的50%以內。
此外,原則上醫務人員個人最高年薪不得突破規定目標年薪的1倍(包含院長獎勵基金部分)。
根據安陽市出臺的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該市的醫務人員薪酬由固定薪酬、績效工資組成。前者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津補貼等各項基本工資福利,后者是按崗位、職稱、優質服務等方式固定發放。
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安陽市鼓勵公立醫院采取多個方式增加本單位固定薪酬占比,并針對一些緊缺專業,制定薪酬水平傾斜辦法。
安陽市還明確,原則上醫(含醫技)、護(含藥)、管薪酬總額占比為5∶4∶1;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實行同崗同酬。
事實上,早在2024年,安陽市就已著手學習三明醫改經驗。據《健康報》2024年8月報道,2024年1月,安陽市曾先后組織兩批共170人到福建省三明市進行培訓。
“我們把衛生健康、醫保等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請去。白天學習,晚上座談。座談中,我們就碰撞出很多火花和契合點,商量出很多合作,后來陸續落地。”安陽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張金文在接受《健康報》采訪時表示。
除了安陽市外,今年以來,三明醫改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推廣,多地出臺了相關文件,薪酬制度改革成為關鍵環節之一。
三明醫改下,醫務人員年薪待遇有何變化?福建省三明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王盛雄在《農民日報》訪談中提到:從2011年改革前到2024年,三明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生平均年薪增加了2.5倍。
王盛雄還表示,醫生是醫改的主力軍,薪酬制度改革就像“指揮棒”,只有讓醫生擁有合理、體面的收入,才更有助于推動實現“四個回歸”,即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藥品回歸治病功能、醫生回歸看病角色、醫改回歸健康價值。
資料來源:
1.《農民日報》: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好——對話王虎峰、廖藏宜、詹積富、王盛雄
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1814&fromFlag=1&cId=0&tencentShare=1&tencentShare=1&tencentShare=1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