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某公司負責人專程來到賀蘭縣人民法院送來一塊牌匾和一份感謝信,對賀蘭縣人民法院高效化解百余件供用水糾紛、維護企業發展表達了由衷的感謝。賀蘭法院成功化解供用水合同糾紛100余件,幫助某企業追回供水費10余萬元,全部當庭履行,調解成功率達100%、當庭履行率100%。
多元聯動 繪就訴前調解“楓”景線
“欠費金額、欠費時間我都認,愿意協商解決?!苯衲?月,面對因農田澆灌面積引發的供水糾紛,承辦法官組織某公司與農戶李某進行實地測量,并聯合特邀人民調解員春風化雨般疏導情緒,最終農戶當場結清了兩年600余元水費。
“案小事不小。此類供水糾紛案件一頭系著企業的正常經營,一頭系著千家萬戶的農耕生產?!必撠熣{解此類糾紛的法官說。
為高效化解糾紛,賀蘭法院聯動熟悉鄉情民意的資深人民調解員,與承辦法官形成訴前調解“搭檔”,靈活運用“背對背”調解法,一邊耐心向農戶解讀政策法規、明晰水費構成、解答心中疑慮,一邊指導企業優化服務細節、完善供水管理流程、加強與農戶溝通,既保證調解方案符合法律規定,又切合現實實際,推動矛盾糾紛得到實質化解。
指尖解紛 訴中化解不誤農時
“不用到法庭,手機上就解決了,真是太方便了!”今年春耕時節,面對農耕繁忙的張某,承辦法官利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架起調解橋梁。屏幕兩端,承辦法官向雙方當事人釋明合同義務與法律責任,并針對張某就供水政策及費用的疑問,結合證據耐心解答。最終,雙方隔空達成調解協議,張某當場通過微信支付了水費。
一直以來,針對此類糾紛案件的特殊性,特別是考慮到農忙時節,農戶忙于耕種無暇到庭調解,賀蘭法院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智慧調解”,主動將調解室“搬”到農戶指尖。對于年長或不熟悉智能設備的農戶,承辦法官通過微信圖文、短信鏈接等方式發送線上操作指導,并化身“云端解紛人”,“屏對屏”的向當事人釋法明理。截至目前,賀蘭法院通過線上調解的便捷高效,成功化解供水糾紛50余件,實現農時與糾紛調解兩不相誤。
以案釋法 事后回訪深耕田間
“按時足額繳納水費,既是道理,也是法理!”負責調解供水糾紛的承辦法官利用調解回訪之機,結合化解的欠費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們講解《民法典》合同編要點及誠信原則,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稱贊。
結案不是終點。依托建立的“調解回訪”制度,賀蘭法院將司法服務延伸至事了的“最后一公里”,主動深入田間地頭,督促當事人如約履行協議的同時,將回訪現場變為生動的“法治課堂”,積極向農戶開展以案釋法12次,引導60余戶農戶自動交納供水費用,以“辦理一案、普法一方、教育一片”的田埂普法,春風化雨般播撒下和諧種子,從源頭上預防同類糾紛的再次發生。
“金貴法庭做了大量細致有效的工作,不僅幫助我們企業成功收回了拖欠的供水費,更增強了企業與農戶間的溝通信任。”某企業負責人稱贊說。近年來,賀蘭法院針對供用水糾紛案件涉民生問題、群眾關切度高等實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精心梳理糾紛案件,構建“前端疏導、訴中化解、事后鞏固”的全鏈條社會治理體系,在田間地頭精耕細作,主動延伸司法觸角,獲得群眾稱贊。
來源:賀蘭縣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